
课件25张PPT。地震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2.分布规律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全球地震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这两个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如图所示:另外,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如我国的地震带中,除西南和台湾外,多位于亚欧板块内部。【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美国东西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并了解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第(1)题,飓风是生成于海洋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乙类灾害多出现在墨西哥湾沿岸及大西洋沿岸,此灾害为飓风。美国西部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多地震灾害,即图中甲灾害为地震。第(2)题,预防气象灾害重在加强天气预报,及时躲避,以及加固沿岸堤坝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主要是提高人们防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答案】 (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1.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据此回答1~3题。(1)从表中材料看,下列哪一项不能明确判断出来( )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产生能量大于Y地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2)造成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可能原因,从以上材料中看不出的是( ) A.Y地地质构造脆弱 B.Y地人口密度大 C.Y地离震中近 D.Y地地震发生在夜间 (3)X地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处 B.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C.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处 D.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震要素、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及构造地震的发生。第(1)题,由表中震中距、震级、死亡人数可判断B、C、D三项均正确,而A项震源深度则无法判断。第(2)题,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从表中可看出其人口密度较大、震中距小、发生于夜间,故B、C、D三项均正确,而A项Y地地质构造脆弱则无明确显示。第(3)题,美国西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处,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故A、C、D三项均不正确。 【答案】 (1)A (2)A (3)B1.影响加剧 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或过程,而是往往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存在着密切关系。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表现 在人类社会诞生之前地球本无所谓的自然灾害。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随之出现,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加重了自然灾害。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如20世纪末,长江上游由于森林砍伐和坡地开垦,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年土壤流失总量已达到22亿吨,超过了黄河流域的年土壤流失总量;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煤炭、石油等燃料消耗的不断增长,大气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增加了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如城镇建设、开采矿山、修筑水坝电站、修路筑桥等常常会诱发一些自然灾害。印度的柯伊纳水库蓄水后,局部地震不断发生,1967年12月11日发生了一次震级为里氏6.5级的地震,造成177人死亡,1 500多人受伤。我国的新丰江水库坝高105米,1959年建成,从该年起,库区记录的地震日渐增多。 3.应对措施 人类在利用自然的活动中,应掌握自然发展的规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最小的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