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6281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4111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方,答案,练习题,交融,民族,编版
  • cover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北朝包括的朝代有( ) ①北魏 ②东魏 ③西魏 ④北齐 ⑤北周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B.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 促进北方民族交融 D. 统一全国 3.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 长安 B. 洛阳 C. 建康 D. 邺城 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汉化政策的措施不包括( ) A. 改汉姓 B. 穿汉服 C. 说藏语 D. 与汉族通婚 5.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出现( ) A. 商鞅变法 B. 文景之治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贞观之治 6.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将都城迁到洛阳,并要求族人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通汉婚。孝文帝此举( ) A.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 B.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C.结束了分裂割据的状态 D.增强了北魏的军事实力 7.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史前时期———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B.夏商周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8.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9.战争的胜负不一定取决于兵力的多寡,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马陵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奠定这一局面的基础的是(  ) A.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得胜 B.八王之乱,西晋走向衰落 C.祖逖北伐,收复部分地区 D.淝水之战,消除北方威胁 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指( ) A.东汉 B.东周 C.东晋 D.西晋 12.前秦苻坚在民心未附之际,强征北方各族人民当兵,浩浩荡荡南下,结果稍遇挫折前秦军中将士就迅速作鸟兽散,苻坚只得带领残兵逃回北方。这表明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是( ) A.前秦苻坚的骄傲轻敌 B.前秦内部缺乏凝聚力 C.南方将士的众志成城 D.南方将领的精妙谋略 13.《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 A.平城文化落后 B.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 ) A.丝绸之路始通 B.北方经济发达 C.民族交融加强 D.南北政权分立 15.《魏晋南北朝史》记载:经过十六国南北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这时它们已经完全融合在作为统一国家中主体部族的汉部族里了。这一趋势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以前更加兴盛起来。这反映了( ) A.汉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B.民族交融推经济文化兴盛 C.少数民族文化较汉族文化更先进 D.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更先进 16.“禁止穿鲜卑服,一律改穿汉服”“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仍说鲜卑语的一律降爵黜官”“改鲜卑的复姓为近似的单音汉姓”。与这些措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五胡内迁 B.孝文帝改革 C.唐蕃会盟 D.澶渊之盟 17.如图是出土于甘肃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室砖画。图中两名汉族妇女正在制作原为少数民族食物的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