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检测(二)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分值: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6分×10=60分) (2013·合肥高二检测)读图甲和乙,完成1~2题。 1.2008年,造成安徽省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雪灾 C.台风 D.洪涝 2.2008年年底~2009年初,安徽省可能出现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雪灾 C.台风 D.旱灾 【解析】 第1题,根据图形可以直观看出,造成2008年安徽省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为雪灾。第2题,2008年年底,安徽省气温高于多年当月气温的距平值,而降水远小于多年当月降水距平值,所以蒸发旺盛、逐渐演变形成严重的旱灾。 【答案】 1.B 2.D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 A.台风减弱 B.台风中心经过 C.台风消失 D.台风停滞不前 4.在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解析】 第3题,台风中心是台风眼,风速突然降低,说明是台风眼经过。第4题,北半球的台风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所以风向为西北风。 【解析】 3.B 4.A 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虽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但人类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地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6.泥石流经常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 ) A.黄河河口三角洲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天山北麓 【解析】 第5题,我国的地质灾害多表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其形成和地质、地形、气候有关,抵御和发生无关。第6题,其中的泥石流多形成于降水集中、植被稀少、地势落差相对较大的地区。 【答案】 5.C 6.C 读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我国某日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示地质灾害频发的季节是( ) ①春季 ②夏季 ③秋季 ④冬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当限电指数较高时,图示地区出现了( ) A.梅雨天气 B.台风天气 C.伏旱天气 D.春旱天气 9.下列防灾减灾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监测预报 B.大量开采山石,发展经济 C.恢复植被,禁止任何工程活动 D.大量迁移居民至平原地带 【解析】 第7题,图中所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应为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降水集中的季节,因此应为夏季和秋季。第8题,结合图中限电指数分布图,可知此地位于长江下游地区。限电指数较高时,应为用电量大的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第9题,B项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灾害增加;C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D项不符合实际情况,只有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监测预报才是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答案】 7.B 8.C 9.A 10.下图表示“寒潮—大风—雪灾”的灾害链。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雪灾 ②大气污染 ③生物冻害 ④低温 B.①雪灾 ②大气污染 ③低温 ④生物冻害 C.①大气污染 ②雪灾 ③生物冻害 ④低温 D.①低温 ②大气污染 ③雪灾 ④生物冻害 【解析】 寒潮是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伴有降温、大风、雨、雪、霜冻等天气,图中几条灾害链分别是寒潮→①雪灾→农牧区雪灾;寒潮→大风→沙尘暴→②大气污染;寒潮→③低温→④生物冻害。 【答案】 B 二、综合题(40分) 11.生物入侵具有不同形式,入侵生物也有不同的策略,具体如下:(20分) 策略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空心莲子草的抗逆性超强,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