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期备课 教材版本 统编人教版 教材册别 三年级上册 学 情 分 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9-10岁,正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是知识、能力、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身心发展变化明显,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在逐步形成。在这个阶段,他们迫切渴望探索社会,对自我、他人和家庭也有了初步认知。经过两年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道德认知和学习能力,但对学习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尚未形成深入理解和系统观念 。在学习方法上,多数学生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比如在完成作业时,很多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不懂得总结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他们虽对学习有一定兴趣,但面对困难时容易气馁,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像遇到较难理解的课文内容,可能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深入思考。不过,他们的认知能力较二年级有明显提升,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目前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生活实例和情境。 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参与互动性、实践性强的学习活动,对自然科学、百科知识等感兴趣,会主动寻找相关书籍资料阅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也需要教师引导帮助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 。但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有限,容易被趣味性内容吸引,导致注意力分散。比如在课堂上,如果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就容易开小差,而采用有趣的故事、视频等教学手段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 。 教 材 分 析 新版教材第一单元主题由“快乐学习”调整为“做学习的主人”(原为原版第3课课题),这一变化绝非简单的名称替换,而是教育理念的深化。一是 从“感受乐趣”到“主动掌控”,“快乐学习”侧重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而“做学习的主人”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培养自我规划、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的能力,推动学习状态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呼应现代教育“培养终身学习者”的目标。二是紧扣新课标核心要求,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责任意识”,这一主题直接落地课标精神,引导学生在掌握预习、复习、合作学习等具体方法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三是衔接中年级成长需求:三年级上学期是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关键期,课程难度提升、学习任务增多,学生需要更清晰的学习动机与方法。“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学习有方法”“克服学习困难”等内容(前两课课题沿用原版,内容微调,聚焦“自主性”;由于原版教材第3课调整为单元主题,新版教材课题修改为“学习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内容上是在原版教材上进行微调),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顺利适应学段衔接。 新教材新增第二单元“学科学 爱科学”,是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其价值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的核心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新思维,能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基础。其次是构建完整科学教育链条,本单元包含“科技力量大”“走近科学家”“从小爱科学”三课,形成“生活体验—精神引领—实践落地”的逻辑闭环,“科技力量大”通过古今生活对比、身边科技实例,让学生感受科技对生活与国家发展的影响;“走近科学家”以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真实事迹为载体,传递严谨求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从小爱科学”则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小实验、小发明),将对科学的热爱转化为行动。最后是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跨越,不再局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情境体验、榜样感召、实践探究,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让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