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田园风光里突然升起高耸的烟囱,蒸汽机车带着轰鸣驶入视野,机械臂与齿轮的转动声逐渐盖过传统农具的声响。这场表演,是英国人用自己的方式,向一段重塑国家、甚至改变世界的历史致敬。现在,就让我们顺着开幕式里的这些“工业符号”,翻开课本,探寻这场革命究竟如何用蒸汽的力量,开启人类近代化的全新篇章。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01 纺织技术的革新 问题1、工业革命时间、条件、开始标志 02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问题1、动力来源、改良者 问题2、作用、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03 火车与铁路 问题1、重要成果、影响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什么是工业革命? 又称“产业革命”,主要是指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它实现了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生产方式: 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生产动力: 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 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广大的市场 技术人才 英国是否具备上述条件?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要开办一个作坊,都需要考虑或准备哪些条件? 《权利法案》 殖民地遍布全球 三角贸易 工匠经验的积累 材料:大约从 15 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羊吃人”。 ———《圈地运动》 政治保障: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政局稳定。 市场:早期殖民掠夺提供了广阔的倾销市场。 原料和资本:三角贸易为英国提供了廉价原料和雄厚的资本。 技术: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分工与技术条件。 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工业革命的背景: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的生产效率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社会的需求不断扩大。)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材料 :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 ———《大国崛起》 工业革命最早从纺织业开始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开始行业 生产什么货物,才能保证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呢? 棉纺织业 技术革新首先出现于哪行?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 提高织布速度。 生产棉布的原料———棉纱供不应求 织布速度因何提高?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珍妮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谁的什么发明来解决困境? 标志着什么?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飞梭 织布工具 珍妮机 纺纱机器 凯伊 哈格里夫斯 影响: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其它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生产力发展。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机器发明...... 时间 发明 特点 动力 1765 珍妮纺纱机 细而易断 人力 1769 水力纺纱机 粗而结实 水力 1779 骡机 细而结实 水力 1785 水力织布机 效率提高40倍 水力 局限:容易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仅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 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