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5189

4.1 《各种形式的能量》教学课件(19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5-11-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83次 大小:4907722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各种形式的能量,教学课件,19张,PPT,教案,素材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各种形式的能量》是“能量”单元的起始课,聚焦能量的多样性与表现形式。教材通过“聚焦生活能量现象(汽车、日常物品 ) 探索能量形式(汽车运动能量来源、身边能量寻找 ) 研讨能量作用”的流程,引导学生识别声、光、电、热、磁等能量形式,理解能量对物体变化的影响,为后续探究能量转化奠定基础,是构建“能量观念”的核心课例。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能量”有感性认知(如电让灯亮、热能让水热 ),但对“能量的具体形式(声、光、电、热、磁 )”“能量如何使物体变化”理解模糊。已具备观察、记录生活现象的能力,不过在“系统分类识别能量形式归纳能量作用”上需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能量现象”兴趣浓厚,可通过“观察探索研讨”突破“经验感知→ 科学理解”的转化难点,构建能量的科学观念。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识别生活中声、光、电、热、磁等能量形式,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发生变化(如电能让风扇转 );构建“能量以多种形式存在,且与物体变化关联”的观念,深化对世界运动本质(能量驱动 )的认知。 (二)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汽车运动、日常物品能量现象”,分类识别能量形式,分析能量使物体变化的规律,锻炼观察、分类与归纳思维;从能量现象推理“能量驱动物体运动/变化”的逻辑,提升科学推理能力。 (三)探究实践 经历“探索汽车能量来源(汽油、电等 ) 寻找身边能量形式(记录现象 )”的实践,提升观察记录、实践探究与问题解决素养;学会用“能量形式物体变化”的框架分析现象,养成科学探究习惯。 (四)态度责任 感受能量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与重要性,激发对能量现象的探究兴趣;理解能量是世界运动的基础,增强“关注能量利用与保护”的责任意识,树立科学、可持续的能量观。 教学重点 1. 识别生活中声、光、电、热、磁等能量形式,明确能量使物体发生的变化(如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让风扇转动 )。 2. 理解能量与物体变化的关联,归纳“能量驱动物体运动/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1. 深度理解能量形式与物体变化的内在关联(如磁能使铁钉运动,本质是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突破“现象观察→ 本质理解”的思维跨越。 2. 系统分类识别生活中的能量形式,准确归纳不同能量使物体变化的特点,实现“零散感知→ 科学归纳”的认知升级。 教具准备 生活能量现象图片/视频(汽车加油、太阳能板、磁悬浮列车 ) 能量探索记录单(身边能量形式:现象能量形式物体变化 ) 简单实验材料(电池、小风扇、磁铁、铁钉、小电珠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汽车行驶(汽油 )、太阳能板发电、磁悬浮列车运行”的视频,提问:“是什么让汽车、列车动起来?太阳光照、磁铁吸引背后有啥共同秘密?” 引发学生对“能量驱动物体”的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观察视频,联系生活(电让灯亮 ),猜想“能量让物体动起来”,聚焦探究任务(能量形式与物体变化 )。 设计意图:以动态能量现象导入,制造认知悬念(不同场景的共同驱动因素 ),聚焦“能量形式与作用”的探究,唤醒前认知(能量的生活经验 )。 二、讲授新课 (1)聚焦(5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汽车加油、电动车充电”的图片,提问:“能量有哪些表现形式?如何让物体变化?” 引导明确“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探索能量形式,理解能量作用”的核心。 学生活动:观察图示,分享已知能量形式(如电能、热能 ),初步梳理探究方向(识别能量形式+分析物体变化 )。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素材,引发对能量形式与物体变化的思考,聚焦“观察探索归纳”关键环节。 (2)探索(20分钟) 教师活动: 分组发放“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