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5499

广东省珠海市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5779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广东省,期中,答案,试题,历史,质量检测
  • cover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黄帝内经》中的名篇《异法方宜论》说:“医之治病也,病而治各不同,皆愈者何也?歧伯曰:地势使然。”接着列举不同地域之下,人民自然形成的机体生理特性的差异和常见疾病属性。这体现的中华文化的内涵是() A.天人合一 B.知常达变 C.和而不同 D.以民为本 2.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最早由古印度教中的神灵演化而来,穿着印度传统服装。东魏时期的《洛阳伽蓝记》中记载:“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盛唐时期的飞天造型和构图方式明显带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嫦娥奔月”的意味,这一演变折射出() A.民众信仰出现多元化的倾向 B.中华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C.佛教深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 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颠覆 3.北宋饮茶之风盛行,茶文化得到发展。文学家强至以茶德喻人德,提出“茶品众所知,茶德予能剖。烹须清泠泉,性若不容垢”。强至的主张() A.引导了社会风尚 B.推动了茶的传播 C.反映了禁欲思想 D.折射了理学观点 4.1584年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舆地山海全图》(图),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刻印的西洋式世界地图。从16世纪下半叶起到17世纪,根据这一地图绘制的各种地图不断出现,现在可以看到的就有十二种。此现象说明() 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B.夷夏观念被抛弃 C.有识之士世界观的转变 D.新思潮开始萌发 5.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拒绝了列强的铁路方案,不久后提出:“与其让洋人在内地开设铁路电线,又不若中国自行仿办”,并争取到朝廷的支持。到甲午前,中国已经修筑了唐胥铁路等400多公里的铁路,开辟了中国铁路交通的新纪元。上述情况可以用来说明() A.洋务派官僚思想保守 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自觉性 C.列强瓜分计划的破产 D.中国近代铁路网络的完善 6.清末,有时人记载,北京“人力车避轿车,轿车避马车。车夫气炮,亦因车为大小,丝毫不紊,想由名分所在,理宜儘遵”。这反映出当时() A.北京的交通运输实现了近代化 B.市民的时间观念不断增强 C.近代交通拓展了人们空间意识 D.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的特征 7.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猛烈批判旧史学,“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 家谱而己”,提出“历史者,叙述人类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学为“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文章甫一面世即获巨大影响,响应者极为广泛。梁启超的史学思想() A.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B.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 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意识 D.奠定了维新运动的理论基础 8.20世纪20年代,汕头市政当局计划修建整齐划一的马路。商民提议马路沿线许建骑楼的方案被采纳后,沿街业主借助充足的侨汇资金建成令人瞩目的骑楼街区。据此可见() A近代城市发展呈现基层自治趋势 B.政府与民众合力形塑城市新风貌 C.政治革命推动近代市政体制建立 D.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