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5629

吉林省全国名校中职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75657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吉林省,次月,答案,试卷,语文,考试卷
    全国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儒家视域中的“君子”一词内涵丰富,它蕴含了“位”“德”“智”“美”等诸多属性,是一种对人的各方面修养均有很高要求的人格理念。 首先,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君子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者”,即指统治阶级的成员。先秦时期,这一含义一直都是君子的基本内涵。如《诗经》《尚书》中的君子即多指此义。 其次,经孔子转化后,君子的“位”的意义大大降低,而主要成为一个侧重人的德性的概念,所谓“或称君子者何?道德之称也”。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百余次,主要是就“有德”而言的,比如“君子喻于义”“君子怀德”“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等。但此时“位”的属性仍然得以保留,比如孔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这里面的君子即具有“位”的内涵。 最后,在儒家这里,完美的君子形象还必须具有智慧和审美的特征。一个欠缺智识、外表邋遢之人,任其德性多高,在儒家这里都难以被称为君子。所谓“君子博学深谋”“毋侧听,毋暾应,毋淫视,毋怠荒”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总体来看,儒家的君子是一个兼具“位”“德”“智”“美”等多种属性的复合概念,更是一个德性概念,即侧重以道德水准界定何为真正的君子。而儒家所谓“德”,从其根本来说,乃是一种“生”德,正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而民生问题,则构成“生”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儒家这里,一个人能够体悟上天创生万物之德,能够仁民爱物、关心民生,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构成儒家评判君子的一个基本标准。 (摘编自张舜清《传统儒家君子观在当代的传承与实践》) 材料二: 儒家在其思想体系中有丰富而系统的“君子观”,树立了君子的理想人格,形成了沿袭中国古代文明整个过程的君子文化。 从西周至孔子论君子之前,君子文化处于萌芽阶段,此时“君子”一词只是特指“君之子”,即贵族,强调君子有位而有德。随着贵族精神的衰败,春秋末期,孔子对君子的含义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诠释,突出德行修养,主张凡有德者皆称君子。在孔子、孟子对君子人格的大力推崇下,在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相互争鸣和融合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君子文化达到相对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学术领域中君子文化的核心要素已经形成,思想家的君子文化意识更加浓厚。高二上月考卷(一)·语文 第1页(共6页)选择性必修上册· 自汉代始,君子文化的发展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君子文化的精华思想提升为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和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从此,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君子文化,从民间走向官方。而在实践领域,君子文化作为知行合一的文化资源,首先进入有声望有地位的知识分子的自身修养中,而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终极目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所以,从个人来看,君子人格是构成士大夫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因素,涌现了无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另外,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讲,先秦形成的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