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三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1. 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影响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 对比官渡、赤壁二战,立足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知道两次战役曹操弱而胜、强而败的原因,领悟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道杰出人物对历史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一、官渡之战 结合所学,说说东汉末年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景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朝政腐败 军阀割据、混战不休 中央朝廷 中央改刺史为州牧,统领地方军政大权。 地方政府 农民起义不断 社会底层 东汉末年,中央朝廷无力征讨起义军,放任各地募兵镇压。 1.景象:《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2.原因: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乱不断。 州郡割据(军阀割据), 战乱不已(政局混乱)。 一、官渡之战 3.东汉末年的社会 (刘焉向汉灵帝建议说)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地方行政长官),镇安方夏。 ———《三国志·蜀书》 黄巾起义 有功将领 皇室宗亲 军权 财权 行政权 割据 势力 壹 三国鼎立的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蒿里行》 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汇报人:XXX 一、官渡之战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曹操《蒿里行》 曹操看清了反董联盟内部各自心怀鬼胎,毅然退出决定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3.曹操崛起 请问曹操为了在动荡的政局中成就一番事业做出了哪些努力?(从政治、军事、经济三个角度作答)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魏政权的奠基人 一、官渡之战 政治方面: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② 招揽人才,唯才是举。 请问曹操为了在动荡的政局中成就一番事业做出了哪些努力?(政治、军事、经济) 经济方面: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军事方面: 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3.曹操崛起 曹操赤脚迎许攸 袁 绍 曹 操 VS 官渡之战 袁绍号称“四世三公”,占据青、冀、幽、并四州之地,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曹操所据兖州、司州等地,多受战乱涂炭;所部官兵一度“兵不满万”。 ———陈寿《三国志》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曹操《述志令》 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以袁绍为首,占据黄河以北,地广人众,兵多粮足。 袁强曹弱 问题:依据材料,分析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的实力差异,猜一猜两方如果交战谁会获胜? 4.袁绍势力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目 的: 作战双方: 时 间: 曹操战术: 结 果: 影 响: 5.官渡之战: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偷袭火烧袁军粮囤 曹操 VS 袁绍 200年 曹军以少胜多,歼灭袁军主力 为曹操以后 统一北方 打下基础 一、官渡之战 曹操:约2万左右; 袁绍:约10万左右 兵力对比 官渡之战 粮 黎阳 白马津 白马 延津 黄 河 阳武 济 水 官渡 濮 水 乌巢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袁军进攻路线 曹军进攻路线 曹军撤退路线 袁军追击路线 曹军偷袭路线 袁军败退路线 袁绍 曹操 V S 袁军十万 十万袁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军三四万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袁绍中计,大军西调,欲阻击曹军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留在此处的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解白马之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