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7437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日期:2025-09-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5219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政治,法律,必修,选择性,统编,高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案 项目 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我国民法保障民事权利与义务相关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我国法治体系在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积极意义,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认同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增强对国家法治发展的信心。 2.科学精神:运用理性思维与科学方法,深入剖析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准确把握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内在联系及本质特征,辩证理解民法基本原则在规范民事行为中的价值与作用,培养逻辑推理、分析归纳能力,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民事法律现象与问题。 3.法治意识:清晰认识自身在民事活动中的权利范围与应承担的义务责任,树立尊崇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自觉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中,依照民法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习惯,维护法律权威。 4.公共参与:积极投身于民事法律实践活动,如社区民事法律宣传、模拟民事纠纷调解等,在实践中提升运用民事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营造和谐有序、法治公平的社会环境贡献个人力量,推动全社会法治素养的提升。 教材分析 本框作为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的开篇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后续深入学习各类具体民事法律规范奠定基石,是学生构建民事法律知识体系的起点。 教材从民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切入,让学生初步明晰民法所涉及的社会关系范畴,认识到民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适用性。继而深入阐述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 主体、客体和内容,这是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核心关键,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具体民事法律问题的基本框架。最后,详细介绍民法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活动,是民事主体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司法实践中裁判的重要依据,凸显了民法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方面的价值导向。 通过本框学习,学生能够对民事法律领域形成总体认知,明确民事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为后续探究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具体民事法律制度筑牢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履行应尽义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准确掌握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资格与特点,明晰不同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差异;理解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等)的具体类型及在不同法律关系中的体现;把握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内涵与相互关系,这是深入理解民事法律现象的基础。 2. 民法的基本原则:全面理解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六项基本原则的内涵与要求,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各项原则在民事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认识到这些原则对规范民事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弘扬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是指导学生正确参与民事活动的行为准则。 教学难点: 1. 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民事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学生往往对两者的辩证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民事法律现象,把握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明白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义务,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权,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2. 运用民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将抽象的民法概念、原则和法律关系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使其学会从法律视角分析现实中的民事纠纷,准确判断法律关系,依据民法规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一则近期发生在社区的民事纠纷新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