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7450

3.1订立合同学问大 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日期:2025-09-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42044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法律,必修,选择性,政治,订立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订立合同学问大》教案 项目 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深刻领会合同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价值,高度认同国家对合同行为规范的法治举措,增强对我国法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有序运行的政治认同感,树立依法订立和履行合同的意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 2.科学精神:精准把握合同的内涵、订立程序、形式及效力等相关知识,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剖析生活中各类合同案例,区分不同合同要素,合理判断合同的有效性,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3.法治意识: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明晰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的法律规则,清楚认识违反合同约定需承担的法律后果,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在合同关系中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人合同权利,形成良好的法治思维习惯。 4.公共参与:积极投身于合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合同拟定、模拟合同谈判、协助解决简单合同纠纷等,在实践中熟练运用合同法律知识,提升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教材分析 本框 “订立合同学问大” 是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第三课的开篇内容。第三课聚焦 “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合同在经济生活中的关键作用以及遵循诚信原则履行合同的重要性。本框作为起始部分,着重介绍合同的基本概念、订立流程、常见形式及效力判定等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合同履行、违约责任等内容筑牢根基。 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第一单元围绕民事权利与义务展开,前两课铺垫了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权利义务等内容,本框所涉及的合同正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协议,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与应用。同时,本框内容紧密贴合现实生活,无论是日常购物、租房、乘车,还是企业间的商业往来,合同无处不在,通过对本框的学习,能让学生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与丰富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其未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法律素养支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合同的含义、类型及意义:明确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理解常见合同类型如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等的特点,深刻认识合同在市场经济中满足市场交易者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社会信用机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这是理解合同法律制度的基础。 2. 合同订立的过程———要约与承诺:精准掌握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明确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以及有效承诺的条件,理解合同订立过程中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达成机制,这对于判断合同是否成立至关重要。 3. 合同的形式及效力:熟悉口头合同和书面合同这两种主要形式的特点、适用范围,了解合同生效需具备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等条件,以及合同无效的各种情形,学会判断不同合同形式的优劣及合同的效力状态,为实际生活中的合同行为提供指导。 教学难点: 1. 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准确区分:在现实生活中,商业广告、宣传资料、价目表等行为的性质往往较难判断,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内容的具体确定性、是否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即受约束等,准确识别其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这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2. 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判定及实践应用: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的判定涉及多个方面的条件,且在实际案例中,合同可能存在多种复杂情况,如主体资格瑕疵、意思表示不真实、内容违法等交织在一起,需要学生全面、细致地分析合同的各个要素,准确判断合同效力,并能根据合同效力状态合理处理相关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