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解放南京纪实录像,蒋介石办公桌没来得及收拾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素养目标 1 2 3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土地改革、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等基本史实。(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认识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作用;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树立爱国意识和责任担当。(家国情怀) 壹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区土地改革 壹 解放区土地改革 材料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材料: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农村人口比例 10% 70-80% 地主 农民 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农民生活条件恶劣 如何解决农民的困境呢? 井冈山时期 抗战时期 抗战胜利后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 壹 解放区土地改革 探究: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1.背景 (1)时间: (2)内容: (3)总路线: 1947年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乡村全部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内容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壹 解放区土地改革 2.概况 内容 材料一 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 ———《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材料二 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纷纷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等随军组织,担负战地勤务。他们还广泛建立与加强民兵组织,配合解放军作战。这使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①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壹 解放区土地改革 3.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国共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主要任务不一样 解放军的实力逐渐增强,扭转了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壹 解放区土地改革 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不同时期,土地政策是不一样的? 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27万 430万 1946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0万 373万 1947年6月 人数 材料一 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共歼敌112万人,其中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人,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国民党总兵力从430万下降至373万人,机动兵力只剩下40个旅左右。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946.6 1947.6 战略进攻 1948.9 战略防御 解放战争 材料二 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圆了农民祖祖辈辈渴求的土地梦。……因此,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兵源上从来没有遇到任何困难。蒋辖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国民党军队全靠“抓壮丁”补充兵源,人们常可以看到一长串新兵被用绳子拴在一起,像奴隶一样,被押到兵营。 ———谭奇伦《看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战略进攻 时机成熟 贰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背景 (1)时间: (2)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