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提分训练(十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一、选择题 1.取等质量的金属开展如图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甲乙可探究:镁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B.对比乙丙可探究: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C.对比乙丁可探究: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 D.对比丙丁可探究: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酸的浓度有关 2.为验证Mg、Fe和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将Mg分别加入FeCl2、CuSO4溶液中 B.将Fe和Cu分别加入MgCl2溶液中 C.将Mg、Fe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 D.将Fe分别加入MgCl2、CuSO4溶液中 3.化学小组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丙中铜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D.实验甲中的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4.小圳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做了如图1实验,分别将形状、体积相同的Mg、Cu、Zn、R和M五种金属打磨后放入烧瓶中,再注入足量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盐酸,利用压强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金属中Mg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B.Zn与稀盐酸反应产生速率比M快 C.Zn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D.反应结束后消耗稀盐酸最多的金属是R 5.化学小组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银白色金属X放入金属Y的化合物溶液中,实验后的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X可能是Cu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不一定排在氢前 C.金属活动性:X>Y D.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同时含有金属X和金属Y的化合物 6.人们常说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同学们为探究其中铜、铁、银的活动性顺序,先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盛有AgNO3溶液的试管中,待AgNO3反应完全后,再将一根洁净的铁丝浸入反应后的溶液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以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B.实验结束时溶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C.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Ag、Cu、Fe D.最终试管中的溶液质量一定减小 7.将粉末状的金属M加入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加入金属M的质量与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Cu>M>Ag B.加入ag金属M,充分反应后剩余的金属是Cu C.加入bg金属M,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Cu(NO3)2 D.加入cg金属M,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2种溶质 二、实验探究题 8.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研究历程,极大的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 (1)I、初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 若用锡、银、铁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 。 (2)II、再探金属活动性顺序 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为探索金属活动性顺序打开了新思路。上述“可燃空气”指的是 。 (3)某金属粉末含有Mg、Al、Cu中的一种或几种,取24g该金属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2g气体,则该金属粉末的组成情况有 种。 (4)Ⅲ、确定金属活动性顺序 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 利用上述规律,用废弃的白铜可以回收铜、镍(Ni)两种金属,已知白铜是铜、镍合金。 ①先向盛有等量镍粉和锌粉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观察到都有气泡产生,且锌粉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锌 (填“强”或“弱”)。资料显示,镍与稀硫酸反应有NiSO4生成。 ②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回收铜和镍。 固体A是 ,操作1的名称是 ,溶液B中,生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