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分。 1.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下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南阳玉雕 B. 汝州瓷器 C. 开封汴绣 D. 豫西剪纸 2.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列物质中属于磷肥的是( ) A. Ca(H2PO4)2 B. KNO3 C. MgSO4 D. CO(NH2)2 3.2035年我国要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产生雾霾 C. 加高烟囱,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D.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降低水体污染 4.碳化硅是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的一种非氧化物高技术耐火材料。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微粒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原子和分子 5.下列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是提供人体的能量的是( ) A. 鱼 B. 牛奶 C. 面包 D. 蔬菜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 A. 铁丝 B. 木炭 C. 镁条 D. 硫 7.锂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图1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B.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C. 图2中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名称是电子 D. 锂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iO 8.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9.生产、生活中常要区分物质。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用水区分碳酸钙和碳酸钠 B.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一氧化碳和氢气 C. 用灼烧法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D. 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10.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能得到外观似金子的锌铜合金。其中赤铜与木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 A. 净水程度 B. 氮元素化合价 C. 物质的转化 D. 酸的化学性质 12.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端是电源的正极 B. d试管收集的气体有可燃性 C. 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 试管c中收集的气体与试管d中收集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13.科学家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复制了自然界中植物利用阳光把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和丙醇(C3H8O)的过程,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B.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少 C.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 该反应实现了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 14.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2g,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将该CaCO3完全分解能产生CO2的质量为( ) A. 2.2g B. 3.3g C. 4.4g D. 6.6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1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_____℃,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__。(写一种即可) (3)40℃时,将70g乙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_____g。 16.如图所示,点燃酒精灯,发现②处的红磷燃烧,①处的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____ ;熄灭酒精灯可用酒精灯的灯帽盖灭,所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_____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17.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盛有一定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与硫酸铜溶液先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_____(填化学方程式);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