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0405

【教学评一体化】西师大版一上1.3《 2~5的分与合》(教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2366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 2~5的分与合,教学,师大,一体化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0~9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0~9的认识》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0~9的认识展开,涵盖数字的含义、读写、数序、大小比较以及数的分与合等内容。从认识1开始,逐步拓展到2~5、6~9 ,最后认识0 ,并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第几”等内容深化对数字的理解,以课堂活动和练习巩固所学。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起始单元,为后续学习加减法运算、10以内数的应用等奠定基础。数字的认识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石,数的分与合是理解加减法算理的关键,大小比较则是数的基本性质认知,这些内容层层递进,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打基础。 (三)学生认知情况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具体的情境感兴趣,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弱。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可能在生活中对0~9这些数字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能数出少量物体个数、认识数字外形等,但对数字的本质含义、数序、分合等数学概念缺乏系统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在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数的分合规律等方面存在困难。 二、单元目标拟定 1.学生能准确认、读、写0~9各数,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能用这些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和顺序。 2.掌握0~9的数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正确运用 “>”“<”“=”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3.理解数的分与合,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分合,了解6~9各数的分合情况。 4.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概括能力。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理解0~9各数的含义,正确认、读、写数字。 2.掌握0~9的数序和大小比较方法。 3.理解数的分与合,尤其是5以内数的分合。 (二)教学重难点 1.区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2.理解数的分合规律,并能灵活运用数的分合解决加减法相关问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教材编排特点: 1.教材通过小动物运动会、生活场景图、课堂活动等多种情境,将数字知识融入其中,使抽象的数字变得生动具体,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字概念。 2.编排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 1 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数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认识单个数字的含义,再学习数序、大小比较和数的分合,层层递进,便于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数字认知体系。 3.教材设置了大量如摆一摆、分一分、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来理解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感知数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