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0673

3 月是故乡明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67207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故乡,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2.认识“徘、徊”等15个字,并联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1.认识作者。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4.可以通过品读故乡月色,体会一个身处异乡的赤子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走近作者 季羡林,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翻译作品:《罗摩衍那》。 散文作品集:《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 我会认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2~4)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第三部分(5、6)离开家乡后,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部分(7)照应前文,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以“月”为抒情线索,通过作者对故乡和几十年生活经历的回忆,真切地抒发了对故乡月亮的思念以及对离别已久的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课文解读 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每个人”、“人人”说明了”思乡“这种感情的普遍性。 一个“爱”字,奠定感情基调,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 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开篇点题 1、第2—4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读第二部分(2—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第二自然段写“我”的故乡没有山,自然也看不到山月相衬的美景。 第三自然段写故乡村子里有几个大苇坑以及发生在苇坑边的童年趣事。 第四自然段写“我”夏夜在苇坑边赏月及晚上梦月的情景。 2、在第三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趣事 请简要概括。 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我离开故乡四十多年间在世界各地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可它们都比不上故乡的小月亮。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芝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我在世界各地见过的月亮,突出月景之丰富、美妙。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对比之下,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月亮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能看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作者耄耋之年住的地方 燕园胜地 茂林修竹,绿水环流 几座土山点缀其间 朗润园 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怎样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通过前文的层层铺垫,“我”对故乡的眷恋不舍之情自然迸发,短短一句话就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这篇文章是怎样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1、通过追忆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将在世界各地见到过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对比,从侧面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 3、直抒胸臆,吐露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月色美妙 思乡情深 课外拓展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