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2429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2562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7课,西晋,短暂,统一,北方,各族
  • cover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建议用时:20分钟)  测一测 1.爷爷在给小明讲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时说:“三国尽归于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的是(   )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教材正文改编P99]西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达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50里更华丽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西晋时(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高超 D.丝织技术的高超 3.“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衰落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出现。”该“内乱”指的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楚汉之争 D.国人暴动 4.西晋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下列关于西晋“短暂”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统治阶级腐朽,皇帝昏庸无能 ②八王之乱削弱了西晋的国力 ③魏、蜀、吴的残余势力不断反抗 ④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4永州模拟]下面两幅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描绘的是北方民族的(   ) A.农耕生活 B.渔猎生活 C.游牧生活 D.宫廷生活 6.东汉、魏、晋时期,从蒙古草原迁居山西的匈奴人,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为适应山西的自然、社会环境,匈奴人逐步由游牧生活转入农耕生活,并发展冶铁、制陶等手工业。据此可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 A.导致民族隔阂加深 B.促使南北经济发展 C.推动北方民族交融 D.导致北方长期战乱 7.历史解释[2024楚雄期末]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 A.道德沦丧,唯利是图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C.注重门第,鄙视富贵 D.鄙视功名,不计名利 8.历史解释 晋武帝为了拱卫皇室,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反映出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是(   ) A.连年不断的争霸战争 B.西晋分封制的弊端 C.晋惠帝的昏庸无能 D.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9.史料实证 下面是洛阳博物馆收藏的由西晋武帝司马炎颁赐给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晋归义胡王”金印。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西晋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B.西晋时爆发了“八王之乱” C.西晋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10.素养综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八个宗室亲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当时,洛阳米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这场战乱历时十几年,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材料四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此期全国各地又几乎都发生了旱、涝、虫、霜等严重的自然灾害。随之而来的即是大饥馑、大瘟疫。这三大灾难造成了西晋末年人民的大流徙。开始政府试图略加控制,如指定流向区域、限定归期等。后随着灾害日益严重,官僚腐败,便完全失控了。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1)请把材料一中A、B处的时间填写完整。 (2)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乱”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造成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过着怎样的生活?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汉、魏、晋时期迁入中原的游牧民族主要有哪些? (4)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