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2499

1.4 测量降水量 教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327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测量,降水量,教案
  • cover
1.4《测量降水量》教案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与要求】 10.1天气和气候 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降雨量的工具,认识雨量器,学会使用雨量器。 2.科学思维 能用数据整理、比较的方法,判断降水量等级。 3.探究实践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4.态度责任 在使用自制雨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到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雨量的精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并正确读数。 难点:理解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学生: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1.出示情境,下雨经历 2. 引入问题 下一场雨,是小雨还是大雨?怎么测量? 分享雨天经历,讨论下雨的不同感受。 思考如何通过测量来判断降水量。 激发学生对测量降水量的兴趣。 探索 (一)怎样测量降水量 1.指导学生认识降水量的概念。 2.组织学生交流降水量 3.了解专业的雨量器 (二)制作测量降水量的简易工具———雨量器 1.介绍简易雨量器的制作方法。播放演示视频、 2.组织学生自制简易雨量器 3.展示自制雨量器,检查雨量器是否规范。 (三)用自制雨量器模拟测量降水量 1.讲述简易雨量器使用方法。 2.用喷壶模拟降雨:组织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3.小组合作进行模拟实验,记录3次降雨的降水量。 (四)确定降水量等级 1.对照“24 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 2.对照“24 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模拟降雨降水量等级。 3.组织资料阅读和资料查阅,引导学生了解降水量、降水量等级和平均降水量。 (五)真实测量降水量 1.组织学生课后雨天测量降水量。强调户外测量的安全性。 2.观看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延时摄影的视频。 学习降水量的概念,分享自己理解的降水量。 分组制作简易雨量器,积极参与动手实验。 展示自己制作的雨量器,并且展示交流。 使用喷壶模拟降雨,利用自制雨量器进行测量。 记录3次模拟降雨的降水量。 依据“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判断模拟降雨的降水量等级。 阅读和查阅资料,了解降水量、降水量等级的相关知识。 做好课外真实测量降雨量的计划,利用课外时间测量降水量。 观看延时摄影,了解降水量的测量。 先了解降水量的概念,为后续活动打基础。 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通过制作工具理解降水量的测量原理。 模拟实验降低实际测量的难度。 了解降水量等级标准,通过阅读交流理解降水量等级的意义。 模拟降雨无法代替真实降雨,所以还是要进行真实降雨的降水量测量。 研讨 1.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要注意什么? 2.下雨天,雨滴大就说明降水量大吗? 3.下雪也属于降水,怎样测量下雪天的降水量? 4.冰雹的强度也是按照降水量划分的吗? 交流研讨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结合教师补充的资料拓展认知。 加强对测量降水量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拓展 1. 测量降水量的意义。 2. 降水量对生活的影响 3. 讲解暴雨预警相关知识。 了解降水量测量的意义,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暴雨预警。 回归学习与生活 总结评价 1.思维导图总结,回顾梳理。 2.组织课堂练习,并进行讲解。 回顾梳理,整理学习内容。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学习内容。 【板书】 7 / 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