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第1课时 1 2 结合示意图、视频、模拟实验等,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相关地理现象。(综合思维) 结合生产、生活案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的应用。(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表面气温的昼夜差值。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什么? 月球周围没有大气层 有效导入 研讨展示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任务 阅读教材46、47、48页,完成下面内容。 1、大气的作用包括哪两方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体现在哪几方面? 3、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哪种波段的光,臭氧吸收哪种? 4、说出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三者的强弱、是否有选择性? 5、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什么作用?晴天和阴天哪种天气大气逆辐射更强? 6、大气根本的能量来源于哪里?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来源于哪里? 大气上界 地 面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00% 47%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上界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气散射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00% 47% 一、大气受热过程 反射 吸收 散射 地 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反射作用 吸收作用 (1)反射作用 云 层 反射作用 反射作用 尘 埃 特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形成的自然现象: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2)散射作用(一) 散射作用 特点: 大气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日出或日落时分,天空呈橙色 空气分子、尘粒、云滴 (2)散射作用(二) 特点: 大气的散射作用无选择性,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被散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阴天、黎明天空呈灰白色 颗粒较大的尘埃等 散射作用 日出日落时阳光斜射,穿过的大气路程长,更多的蓝紫色光被散射掉了,剩下的主要包括红色和橙色的太阳光,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呈红色。 由于大气散射的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掉,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日出前的“鱼肚白” 日落时的晚霞 清澈明媚的蓝天 天空的颜色 (3)吸收作用 吸收作用 特点: 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常见的自然现象: 可见光几乎没被削弱而到达地面 大气的吸收作用 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 作用 形式 参与作用的 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吸收 反射 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 (平流层) 紫外线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红外线 有选择性 吸收较弱,大部 分可见光可穿透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紫光最 易被散射 有选择性 三种削弱作用强弱大小比较: 反射>散射>吸收 大气上界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 “太阳暖大地” 大气吸收 “大地暖大气” 2、地面受热辐射过程 地面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散射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根本的能量来源。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地 面 地面增温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地 面 吸 收 大气反射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气吸收 长波辐射 短波辐射 “大地暖大气”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逆辐射 “大气还大地”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散射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大量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大气逆辐射补偿了部分地面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