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自主学习单 【学什么】 一、学习目标 1.精准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能够清晰阐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何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提升对哲学核心概念的理解能力。 2.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准确识别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以及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并能对不同哲学观点进行合理评析,增强哲学思辨能力。 3.结合当下时政热点,如人工智能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培养运用哲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1.透彻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以及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两个关键方面。 2.深刻领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熟练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各自的基本形态。 (二)难点 1.辨析不同哲学观点所属的哲学阵营,尤其是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或隐晦的哲学表述时,能够准确判断其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并能分析出具体属于哪种形态。 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和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学会运用哲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 三、学法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法:在学习过程中,紧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时政热点新闻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加深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例如,从国家出台的经济政策(如刺激消费政策与当前经济形势的关系)来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从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有人认为人类能完全掌控)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差异。 2.对比分析法: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及形态进行对比,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制作思维导图或表格,将不同哲学观点的特点、代表人物及观点等进行梳理,便于记忆和理解。 【怎么学】 一、自学活动 第一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阅读教材:仔细阅读教材中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内容,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概念理解:思考 “思维” 和 “存在” 的具体含义,“思维” 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计划、理论等主观的东西;“存在” 则涵盖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例如,新冠疫情的实际情况是存在,而人们针对疫情制定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则属于思维范畴。 内容剖析:深入探究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像中国古代的 “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则主张思维决定存在,如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像 “心外无物” 的观点;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如柏拉图认为客观事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表明人类能够通过理性思维和实践探索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不可知论则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第二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生活实践角度分析: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面临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存在)制定学习计划(思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依据市场需求(存在)制定经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