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3103

2.1主要地貌景观特点(第一课时)课件(62张)

日期:2025-11-1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548459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主要,地貌,景观,特点,第一,课时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第1课时 能够判断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概括地貌景观特点。(重点) 理解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重点、难点)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难点) 1 2 3 学习目标 沉积物如何沉积? 1. 找一个广口瓶,在瓶子中装入2/3的水。 2. 将粗细不一的沙、土等物质混合后倒入广口瓶中,扣紧盖子,摇动使里面的物质混合均匀。 3.把瓶子放在实验台上,静置,待水重新变清澈后,观察广口瓶中混合物的沉积情况。 思考: 广口瓶中的沉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沉积的?为什么?这种情况与自然界中河流沉积物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有效导入 地貌 气候 水文 土壤 植被 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貌有多种类型,它们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整体。 山地 高原 平原 丘陵 盆地 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地貌形成的外营力不同,地貌类型可以分为: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 外营力作用:指地球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等为能源,在常温和常压下,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引起的塑造地貌形态的过程。外营力作用可夷平高地,填高低地,削弱地势高差。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知识储备 按成因分类 黄土地貌 喀斯特地貌 冰川地貌 构造地貌 流水地貌 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是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名词链接———侵蚀作用 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 研讨展示 流水侵蚀作用 (1)下蚀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冲走,下蚀使河谷加深。 (2)侧蚀 河流把河道两侧的岩石冲走,下蚀使河谷展宽。 (3)溯源侵蚀 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河源向后退,河谷的长度增加。 下蚀 侧蚀 溯源侵蚀 名词链接———搬运作用 指风化、侵蚀后的物质被风、河流、 冰川、海浪等转移的过程。 河流搬运作用示意图 名词链接———沉积作用 指风化、侵蚀后的物质在风、河流、冰川、海浪等搬运途中逐渐堆积的过程。 河流搬运与堆积示意图 流水地貌 沟谷地貌 在广大山区,沟谷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地貌。沟谷通常较短小,纵剖面上游陡,下游缓,横剖面呈V形。 ◆峡谷:呈V形, 下蚀为主,谷底 几乎为河床占据; ◆宽谷:呈宽 V 形,侧蚀为主, 形成曲流河床, 河床左右不对称, 开始发育河漫滩; ◆成熟河谷: 为 宽浅 U 形,以河 流堆积作用为主, 形成泛滥平原。 上游 中游 下游 流水地貌 沟谷地貌 ①洪积扇 指干旱、半干早地区暂时性沟谷流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美国落基山脉翡翠湖的洪积扇 流水地貌 沟谷地貌 ②冲积扇 指山地常年性河流从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携帯的部分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从以出口为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四川雅砻江边的冲积扇 流水地貌 沟谷地貌 冲(洪)积扇地貌的形成过程演示 演示步骤: 1.将课前准备好的粗细不一的沙子混合后倒入塑料瓶中; 2.将课本倾斜一定的角度,让塑料瓶中的沙子沿着书的开合处滑落。 仔细观察沿着书的开合处滑落的沙子是按照什么顺序堆积的?为什么?这种情况与自然界中河流沉积物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在扇形外围的沙子颗粒较粗,越往扇顶,沙子颗粒越细。因为重力的作用,质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