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3237

2.1世界的物质性 学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9-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5次 大小:12692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世界,物质性,学案,-2025-2026,学年,高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界的物质性 自主学习单 【学什么】 一、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在本质上的物质性,能够运用相关原理阐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定唯物主义立场,有效提升对世界本质的认知能力和辨别不同哲学观点的能力。 2.精准把握物质的概念,明晰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深刻认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理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的客观性,培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哲学思维。 3.紧密结合 2025 年最新时政热点,如我国在航天探索领域的新突破、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践行等,运用世界物质性原理进行分析,增强将哲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指导实践活动,提升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1.透彻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原理,明确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例如,在分析我国航天工程不断取得进展时,要能从世界物质性角度理解航天探索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深入认识和改造活动。 2.准确掌握物质的概念,厘清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这是理解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关键。通过对比不同物质具体形态,如手机、汽车等,概括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特征。 (二)难点 1.深刻领会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理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基本要素的客观性及其相互关系。在分析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时,要能从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虑其客观物质性。 2.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与物质世界的紧密联系,即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面对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关于意识的讨论,要能从哲学角度准确辨析。 三、学法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法:密切关注 2025 年时政新闻,像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如芯片技术突破、量子计算进展)、生态保护行动(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工程)等,将这些实际案例与世界物质性原理相结合。思考科技研发是对物质世界规律的探索,生态保护是尊重自然界物质性的体现,以此加深对抽象哲学原理的理解。 2.对比分析法:对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不同层面(起源、生理基础、本质)等进行对比。制作对比表格,从概念、特点、举例等方面梳理差异,如对比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从而清晰把握知识要点。 【怎么学】 一、自学活动 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 1.阅读思考:认真研读教材中关于自然界物质性的内容,思考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例如,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道是由引力等自然规律决定的,它们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在宇宙中存在和运动,有着各自漫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这表明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2.案例分析:结合时政热点,如天问系列火星探测任务。火星作为自然界中的天体,其存在和演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我国对火星的探测是基于火星本身的客观物质性,通过探测器获取火星的地质、气候等数据,进一步认识火星这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这体现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宇宙中不存在超自然的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3.总结归纳:总结自然界物质性的原理,即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规律。例如,在建设大型水利工程时,要充分考虑河流的水文规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自然因素。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产生角度探究:深入探究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了解劳动在从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