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学语文·提分找我们:第7课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素养目标: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导学过程: 初读·积累知识 一、写音形 容赦( ) 教诲( ) 骈进( ) 强聒不舍( )佝lóu( ) 秘jué( ) ★多音字:禅师( ) 禅让( ) 调和( ) 曲调( ) ★形近字:旁wù( ) 趋之若wù( ) 亵dú( ) 救Shú( ) 买dú( )还珠 巧妙记字形 “骛”与“鹜”字音相同。前者从“马”,本义“纵横奔驰”;后者从“鸟”,本义“野鸭”。 二、明词义 (1) :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2) :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3) :轻慢,不尊敬。 (4)骈进: 。骈, 。 (5)强聒不舍:絮絮叨叨说个没完。聒, ;舍, 。 (6) :说话内容无聊或说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记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与康有为发起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 历史钩沉 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13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这一事件 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公车”,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再读·任务探究 任务一 梳理论证思路 活动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几个问题?请用文章中的句子概括回答。 活动2:阅读文章第2--5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 活动3:研读第6、7段,分析两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思考:它们能否调换位置? 活动4:文章第8段在论述什么是“乐业”时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举例简要分析。 任务二 分析句段作用 活动1:第5段“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活动2:第8段中作者写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任务三 体会语言特点 活动1:做为一篇演讲稿,本段文字具备怎样的语言特点?请简要分析。 活动2:“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三读·素养提升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工匠精神,是对敬业乐业的认同。敬业乐业,素来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是一种兢兢业业、专心致志的工作态度。尊敬每一份工作,不chí( )于空想,不wù( )于虚声,不因工作内容不同而有所怠( )慢,始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每一份工作中。 说敬业代表的是一种责任感, 乐业则是一种对工作的自我享受。 工作多苦多累,乐业者从不报怨, 将工作中的困难视作一种自我锻练,以此为乐。 敬业与乐业应相辅相成,其蕴含的职业认同感也是每个工匠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让敬业、乐业成为习惯,把事业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只有如此,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一流工作。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í( )于空想 wù( )于虚声 怠( )慢 扛( )在肩上 (2)从第三段文字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改为 改为 (3)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 那么 不管 反而 B.既然 那么 尽管 都 C.既然 那么 不管 反而 D.如果 那么 尽管 都 (4)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敬业乐业”“不二法门”“安身立命”三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