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4393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4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78702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八年级,历史,统编,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主题情境·长征主题绘画展 八年级上 核心情境 情境线 知识线 长征主题绘画展 情境一: 观赏《送别》 知识内容: 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情境二: 观赏《红军师长陈树湘》 知识内容: 血战湘江 情境三: 观赏《强渡 乌江》 知识内容: 战略方针的 转变 情境四: 观赏《遵义会议》 知识内容: 遵义会议 问题线 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踏上长征路? 为什么中央红军要强渡湘江呢? 新的战略方针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遵义会议到底有着怎样的转折意义呢? 情境五: 观赏《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知识内容: 长征的胜利 及意义 长征胜利结束有怎样的意义? 学习目标 2 情境串新知 3 课堂小结 4 随堂练习 5 前课回顾 1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_____,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_____”论断。 4.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召开。_____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3.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南昌起义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井冈山 前课回顾 知识填空 江西瑞金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通过分析地图,了解长征爆发的历史背景,构建清晰的时空框架;通过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的失败,解释“左”倾错误导致长征被迫进行的必然性。 2.◎历史解释 对比会议前后红军在军事上的转变,解释遵义会议如何纠正"左"倾错误,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通过绘制长征的路线图,了解长征中的关键事件,能够概括长征的主要阶段并知道其地理空间特征;通过研读材料,实证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意义。 4.◎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长征时期的历史文物,感悟红军将士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理想信念。 重难点 重点 重点 情境串新知 八年级3班历史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的艰辛与不易,特地举办了以“长征路上”为主题的绘画展,带领学生了解长征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感受革命先烈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请你参与…… 开始长征———靳尚谊 《送别》 作品简介:1959年,画家靳尚谊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长征为背景,创作了油画《送别》。这幅画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出发前和于都百姓依依惜别的场景。 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踏上长征路?基本路线又是哪些呢? 1.战略转移 左右江 鄂豫皖 湘鄂赣 湘鄂边、洪湖 1928~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震惊 “围剿”革命根据地 川陕 中央革命根据地 海陆丰 闽浙赣 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李德 博古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敌 我 第一次 1930 — 1933 10万 4万 毛泽东 周恩来朱德 灵活机动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红军胜利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第五次 1933—1934 50万 8万 李德 博古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红军失败 毛泽东的正确战略战术 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李德、博古在指挥上“左”的错误 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左”———超越目前的现实与可能,去勉强地做现在的条件还不具备的事情的。 “右”———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不敢做已经可以做的事。 左倾:主观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