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6563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3025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小学,数学,人教,2024,二年级,乘法
  • cover
1.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程:小学数学 教材: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 章节:1. 乘法的初步认识 例题1 乘法表示加法 教材分析 知识内涵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始课,是在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础上,对相同加数连加这种特殊加法形式的进一步抽象与提升,为后续深入学习乘法运算及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内容呈现: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为情境,通过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中人数计算的例题,引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随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是否有简便写法,进而引入乘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 编排特点、意图及逻辑线索:编排从具体生活场景出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意图是让学生在熟悉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连加,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逻辑线索清晰,由情境引发问题,通过对加法算式特点分析,自然过渡到乘法,体现知识形成过程。 素养内涵 本节课承载“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意识”等核心素养。 数感:学生在计算不同游乐设施人数时,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数量关系,感知具体数字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增强对数的感知。 符号意识:认识并理解乘法算式中、乘数、积等符号及名称,体会乘法符号是对相同加数连加的简洁表示,建立符号表达意识。 运算能力:从相同加数连加运算过渡到乘法运算,提升运算速度与准确性,发展运算能力。 模型意识: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数学模型,通过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乘法模型,培养模型意识。 教学目标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理解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特点,掌握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方法,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 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发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抽象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 在探索乘法意义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初步的数学符号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能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本质,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课堂导入 提问对话/设置思维冲突导入: 教师活动:老师拿起一支笔,问:“如果1个小朋友有2支笔,3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支笔?怎么算?” 学生活动:回答:“2+2+2=6。” 教师追问:“如果是10个小朋友呢?100个小朋友呢?每次都写这么多‘2+2+2+……’,你觉得怎么样?” 学生活动:觉得太长了,麻烦! 教师引导:“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么多‘相同数相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方法,让复杂的加法变得简单!”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通过数量递增制造认知冲突,凸显连加算式的繁琐,激发对简便算法的强烈需求,自然引出乘法学习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 观察加法算式特点并举例 活动1:观察分析加法算式特点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来看前面提到的这几个加法算式(展示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的相关加法算式),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呀? 学生活动: 生1:我发现它们都是好几个相同的数相加。 生2:对,像小飞机那里是5个3相加,小火车是4个6相加,过山车是7个2相加,都是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 教师归纳:非常棒,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这些加法算式的共同特点就是加数都相同。 活动2:自主举例写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教师活动: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些加法算式的特点,那现在老师请大家也来写几个加数相同的算式,试试吧。 学生活动: 生1:我写8个5相加,算式就是5 + 5 + 5 + 5 + 5 + 5 + 5 + 5。 生2:我写10个4相加,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教师引导:大家写得都很不错呀,那大家想一想,如果像这样加数相同的数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