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6804

1.1 有关光的思考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312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有关,思考,教学设计
  • cover
课 题 1.1有关光的思考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理解人眼看到物体的必要条件是有光(来自光源或反射光)进入眼睛;知道没有光就没有视觉。 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分类、推理、批判性分析,形成基于证据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对“黑暗中能否看见物体”等常见迷思概念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 探究实践: 能基于生活现象和假设情境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辨、论证和模拟科技应用(夜视仪)来寻找答案。 态度责任: 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技工具(夜视仪)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扩展作用;培养安全用光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看到物体”的必要条件是“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难点: 破除“眼睛适应黑暗后就能看到物体”的迷思概念。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包含教材图片、夜视仪视频片段) 学生活动手册(每人一份,用于“红苹果困境”投票和理由书写) 小组讨论牌(A/B/C选项牌) 强光手电筒(教师演示,强调安全,绝不直射眼睛 )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激发“疑”与“趣” (3分钟) 1.播放短片:一段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短片,交替呈现绚烂的城市夜景、阳光下的森林、完全无光的深海洞穴、漆黑的暗室。 2.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些场景里,哪一个是我们完全看不到任何东西的?为什么?” 3.引出核心问题:“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我们真的只要在黑暗中待一会儿,就能像猫一样看清楚吗?”(板书课题:有关光的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短片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光的思考,引发学习兴趣,聚焦核心问题。) 二、探索活动一:“寻光者”行动———建构“光源”概念 (13分钟) 1.出示图1:呈现教材第一张图片的复杂场景。 2.抛出问题链(科学思维训练一:比较与分类:) 问题1(观察):“这幅图中,有哪些物体在‘发光’?” (预设:学生找出:太阳、灯光、月光、水面的反射光、后视镜的反射光、发光鱼)。 问题2(比较):“它们的‘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预设:有些光来自物体自身,有些是反射别人的光)。 问题3(归纳):“谁能尝试给‘光源’下个定义?哪些是真正的光源?为什么月亮不是光源?” (预设:学生得出“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的科学观念)。 问题4(应用与安全):在所有光源中,哪些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安全?为什么?” (预设:强化“强光伤眼”的安全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复杂场景中识别并定义光源,建构科学概念,同时强化光源使用中的安全意识。) 三、探索活动二:“红苹果困境”大辩论———破除迷思,建构核心观念 (18分钟) 1.创设情境,初次投票:生动描述教材图2中“红苹果困境”的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不讨论的情况下,先独立在活动手册上匿名投票选择A/B/C选项,并简要写下理由。 (预设:学生写下自己投票选择的理由) 2.引发认知冲突,分组辩论: 公布初始投票结果(通常会有大量学生选B或C),教师不评价对错。 3.出示核心问题链(科学思维训练二:推理与批判): 问题1(追问原理):“认为‘能看到’(B或C选项)的同学,你们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看到物体’这个动作,需要哪些条件?” 问题2(聚焦关键):“‘看到苹果’的本质是什么?” (预设:是苹果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问题3(致命一击):“在这个绝对黑暗、没有一丝光的房间里,有光从苹果上反射出来吗?有光能进入你的眼睛吗?” (预设:用黑盒子模拟没有一点光亮的房间,用摄像头模拟人的眼睛,用投屏观看内部) 问题4(破除迷思):“那‘眼睛适应黑暗’适应的是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适应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