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岭南美术-出卷网-七年级美术第一单元第一课 茶 制 茶 具 明 茶 礼 01 认识茶具 02 制作茶壶 03 茶文化历史 04 茶文化礼仪 目录 一、认识茶具 临宋人画十五开册 之 羲之写照(中国画·局部) [明]仇英 上海博物馆 欣赏画作中不同造型的茶具,认识不同的茶具,说说它们的功能。 铫 风炉 汤瓶 茶盏 茶奁 识茶具 盖碗 茶壶 公道杯 茶宠 茶则 茶夹 品茶杯 防烫又卫生的工具 用來盛放茶壶里的茶,以便均勻分茶给品茶的人 避免添茶时手接触茶叶 功夫茶茶具 认识茶具 识茶具 用来泡茶或者斟茶用的器皿 一种用茶水滋养的装饰物,也是茶人饮茶时的把玩之物。 用来品茶以及欣赏茶的汤色。 二、制作茶壶 识茶壶 茶壶 茶壶材质多样,有陶制、瓷制、玻璃和金属等,陶质又以紫砂陶为佳。每种材质有其独特特性与美感。 你能说说茶壶的构造吗? 壶嘴 壶盖 壶把 壶身 壶底 茶壶基本由壶身、壶底、壶盖、壶嘴、壶把组成。 识茶壶 看茶壶的制作过程,感受制作的乐趣。 制茶壶 茶壶制作过程 1、取泥 2、提泥 3、压口 4、装壶嘴 待茶壶完全晾干后,涂上釉彩及图案,放入窑中进行烧制即可完成。 制茶壶 小结: 茶壶的设计极具艺术性,数千年的传承,如今茶壶的造型,高矮胖瘦、圆的方的、各式各样,从古朴简约的传统款式到现代创意的时尚造型,非常有趣。 活动一:尝试用橡皮泥捏一个自己喜欢的茶壶的形状 陶泥或者超轻粘土 刮刀 喷雾瓶 工具准备: 三、茶文化历史 上古先秦(旧石器-前221) 传说中神农氏在尝百草的途中发现了茶叶,《神农百草》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而茶解之。”可见,茶最早是作为一种药材出现的,此后中国开始书写茶文化的篇章。 知茶史 隋唐以前(581-907年) 那时还没有专门的煮茶、饮茶器具,往往是在鼎、签中煮茶,用食碗饮茶。茶煮好之时,茶沫沉下,汤华浮上,亮如冬天的积雪,鲜似春日的百花。 小结: 煮茶法是将生叶直接入水烹煮,茶投冷、热水皆可,但需较长时间的煮熬。 煮茶 知茶史 唐(618-907年) 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煎茶法是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 唐代煎茶时加入少许精盐,以调和汤味,晚唐人以后煎茶时也不再加盐,成为完全的清饮法。 煎茶 知茶史 宋代(960-1279年) 全民喝茶,点茶、斗茶之风盛行。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不再直接将茶放入签中熟煮,而是先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益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满育,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筅击拂。 点茶 知茶史 元明以后(1271-1644年) 明清的泡茶法继承了宋代点茶的清饮,不加佐料,包括摄泡(杯、盏泡)、壶泡、功夫茶(小壶泡)三种形式。 泡茶法是以茶置茶壶或茶盏中,以沸水沖泡的简便方法,泡茶法到明清时期流行 泡茶 知茶史 四、茶文化礼仪 泡茶礼 品茶前 倒茶礼 洗茶:凤凰三点头 冲茶:顺时针迎客、壶嘴不对人 倒茶:先客后主、 茶倒七分 品茶前 递茶礼 (主人) 品茶中 喝茶礼 (客人) 叩指礼+执杯礼 长辈、领导先入座 茶分三口品,切忌一口闷 执杯礼 三龙护鼎+大权在握 叩指礼 长辈:高山仰止 平辈:相互尊重 晚辈:欣赏有加 品茶中 执杯礼 叩指礼 临走前最后一杯茶要喝完。 表示感谢:客人应向主人表示感谢,感谢主人的款待和茶水。 通过遵循这些礼仪,我们在喝茶过程中不仅能享受茶的美味,还能感受到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传统礼仪的美好氛围,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雅和礼貌。 品茶后 喝茶礼仪小剧场 活动二:根据上面所学内容,以小组进行喝茶礼仪的场景表演。 学习品茶礼仪,让我们也来试试吧! 主人(倒茶礼+递茶礼) 客人(叩指礼+执杯礼) 实践1:根据所学制壶、茶历史、茶文化知识,尝试用陶泥、油泥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