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单元 第一单元 主题 《我是小学生啦》 教材 分析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针对儿童开始入学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引导学生悦纳自己,熟悉学校同伴,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帮助学生以积极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本单元的内容属于入学适应教育。 本单元共有四课,分别从儿童实现身份认同、建立新的同学社交群体、了解和熟悉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认识与熟悉自己的求学之路这四个方面进行引导。 二、具体每课学习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围绕“我是小学生啦”“过好校园生活”“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讲文明”展开,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和情感体验,突出启蒙性、生活化和活动性。 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通过引导学生爱上学、爱新书、爱书包等具体的活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上学心态。 第2课《我向国旗敬个礼》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国旗、国歌,尊敬国家象征,并初步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下第一块基石。 第3课《这是我们的校园》旨在引导学生全面熟悉校园环境,感受各种场所和设施与自己的联系,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逐步产生亲近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与学校建立亲密感,喜欢在集体中生活。 第4课《平平安安回家来》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上学路,熟悉回家路及路上的重要标志,尤其要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落实安全教育。 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围绕“我是小学生啦”“过好校园生活”“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讲文明”展开,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和情感体验,突出启蒙性、生活化和活动性。 横向结构分析(单元内课题逻辑关系) 单元课题逻辑关系一、我是小学生啦1. 开开心心上学去 2. 我向国旗敬个礼 3. 这是我们的校园 4. 平平安安回家来从“适应新环境”到“认同国家符号”,再到“熟悉校园”和“注意安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完成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 纵向结构分析(跨年级衔接) 对比内容描述与本册其他单元四个单元依次聚焦“适———交———习惯—文明”,逐步提升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与二年级上册延续“习惯养成”“公共文明”等主题,逐步增加规则复杂度和社会责任要求。与中高年级为本年级后续学习“社区生活”“国家认同”“法治意识”等内容奠定情感和行为基础。 三、资源挖掘: (一) 素材资源(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资源类型资源名称/内容匹配课程与用途视 频 类1.《校园安全导航》动画片(如上下楼梯、课间活动) 2.《国旗国旗真美丽》 等童声MV或升旗仪式实录片段 3.《我不上你的当》 防拐骗主题儿歌动画第三课:直观学习校园行为规范。 第二课:激发爱国情感,规范敬礼姿势。 第四课:强化安全意识,寓教于乐。音 频 类1.《上学歌》《下课铃》 音频 2.《排队歌》(自编口诀:“小脚并并拢,小手放放好,眼睛看前方,队伍一条线”)全单元:用声音信号建立课堂常规。 第三、四课:通过韵律口诀学习排队规则。图 文 类1.校园实景照片(厕所、饮水处、医务室、办公室等标识牌特写) 2.“我的班级树”或“星星榜” 墙面布置素材 3.《小学生一天》 绘本故事(如《大卫上学去》)第三课:制作“校园寻宝图”,进行认知匹配。 第一课:用于班级环境创设,增强归属感。 全单元:通过故事讨论小学行为规范。实 物 类1.国旗模型(桌面大小) 2.交通安全标志卡片(人行横道、注意儿童等) 3.“魔法小学探险家”勋章(自制)第二课: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触摸,讲解国旗构成。 第四课:进行情景模拟游戏。 单元总任务:作为评价激励的实物载体。 (二)环境与人力资源(创设情境与外部支持) 资源类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