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校地理小组开展“观察家乡的地貌”活动,在此过程中,某同学通过手机软件获取了一个观察点的海拔。下面为观察点海拔及该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a 图b 1.观察地貌的高度很重要,图b中观察点5和观察点2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22 m B.82 m C.108 m D.98 m 2.关于甲、乙两地坡度和光照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 B.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 C.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 D.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到郊区山地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查,制作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剖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学习报告。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在野外对土壤进行观察,最容易观察的是( ) A.土壤剖面构造 B.土壤质地 C.土壤肥力 D.土壤颜色 4.观测发现,与陡坡相比,缓坡的土壤肥力一般较高。这是因为缓坡( ) A.土壤呈红色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碳卫星”能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下图为“碳卫星”工作流程图。据此完成下题。 5.图中各流程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南华礁为南沙群岛中部的一个珊瑚环礁,是中国固有领土。科学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观测到某国曾在礁盘两侧填出了0.03平方千米的陆地。下图为南华礁西航道两个不同时期轮廓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题。 6.我国科学家分析南华礁面积变化趋势使用的技术有( ) ①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②遥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地理信息系统为干旱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下图为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山东省干旱等级相对较低的两个地区是( ) A.a、b B.b、e C.c、f D.a、d 8.干旱会引起植物原生质脱水,进而使植物长势不健康。要想获取植物的受灾情况,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虚拟现实技术 D.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下图为某爱好徒步旅游的游客绘制的徽杭古道路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该游客计划在短时间内参观多个景点,需要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这应借助于( ) A.遥感技术 B.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10.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最宜广泛应用的领域是( ) A.农业估产 B.野外考察 C.矿产探测 D.灾害预测 下图是运用某地理信息技术对某地一次灾害过程进行评估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该种灾害和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最有可能分别是( ) A.洪涝、遥感 B.地震、遥感 C.泥石流、地理信息系统 D.滑坡、地理信息系统 12.甲最可能是( ) A.陡谷 B.河漫滩 C.曲流 D.三角洲 甘肃莫高窟西接鸣沙山,周围都在沙漠中。根据莫高窟风沙环境特征,当地人采取以固为主,固、阻、输、导相结合的防护原则,形成了一个由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13.关于莫高窟风沙危害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利用遥感模拟沙丘移动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