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考试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京津冀城市群,是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空间格局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各区域的功能定位或重点发展产业,描述不合理的是( ) A.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障、休闲旅游、绿色产品供给 B.东部滨海发展区:临港工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C.中部核心功能区:传统制造业、重化工业、新能源产业 D.南部功能拓展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与农副产品供给 2.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各区域间生产要素的流动主要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层次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安徽省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下图为1949—2023年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1949—1993年安徽省第一产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自然灾害增加 B.第二产业发展较快 C.耕地面积快速减少 D.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4.推测2018年以后安徽省( ) A.农民收入减少 B.农作物种类减少 C.耕地单产降低 D.农业科技进步 5.今后安徽省三大产业的发展方向是( ) A.大力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业产值 B.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C.提升服务业层次,激发市场活力 D.加强政策引导,均衡三大产业比重 在安徽,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都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是钢城,铜陵是铜都,淮南、淮北以煤矿闻名。下图为安徽省简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等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初期,共同面临的困难是( ) ①电力短缺 ②消费市场萎缩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产业结构单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为加快城市的顺利转型,马鞍山、铜陵等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A.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资源产业链 B.摒弃原有资源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 C.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 D.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第二产业比重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严重的阻碍作用。近年来,受生态修复政策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状况总体好转。下图示意2015年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坡度上石漠化发生面积比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以下地区中,潜在石漠化发生面积比例最大的坡度范围是( ) A.<2° B.6°~15° C.15°~25° D.>25° 9.与其他坡度范围相比,坡度2°~6°范围内石漠化发生面积比例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农垦,流水侵蚀作用强 B.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强度大 C.砍伐森林,地下径流量增大 D.地势陡峭,地表径流速度快 10.对该地区生态修复影响程度最小的人类活动是( ) A.沼气等新能源的普及 B.大批农村人员外出务工 C.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 D.修建水库缓解水源短缺 武汉城市圈是指由湖北省内以武汉为核心的九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目前武汉城市圈区域内已开通多条高铁线路。图1示意2010—2019年武汉城市圈劳动力流动总量及城镇间平均出行时间的变化,图2示意2010—2019年武汉城市圈创新要素可达性及城镇间平均出行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多条高铁线路的开通使武汉城市圈的创新要素投入高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有( ) ①各城镇创新要素投入增加 ②周边城市劳动力供给过剩 ③核心城市的环境质量上升 ④创新要素的共享效应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武汉城市圈城镇间平均出行时间缩短使其辐射范围扩大,这取决于( ) A.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增强 B.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 C.区际交通网和信息网密集 D.城市圈的人口密度增加 滇中地区是全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滇中引水工程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