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9905

辽宁专版2026年中考历史专题突破 专题五 开放包容 互鉴共赢——中外历史上的对外交往(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746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专题,辽宁,答案,交往,对外,历史上
  • cover
专题五 开放包容 互鉴共赢———中外历史上的对外交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5·大连西岗区一模]某小组进行“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项目化成果展示,他们设计了四大板块,其中可以入选“开拓·推动交流互鉴”这一板块的人物是(  ) 创新·拓展科技边界 开拓·推动交流互鉴 责任·担负民族大义 奋斗·铸就时代丰碑 A.张骞 B.张仲景 C.戚继光 D.郑成功 2. (跨学科·语文)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最能反映下面三幅图片信息的诗句是(  ) A.回鹘衣装回鹘马 B.唐风洋溢奈良城 C.一日看尽长安花 D.忆昔开元全盛日 3.两宋时,在泉州、广州等地都有外国商人居住。他们集中的居住区,政府委派外国商人管理,这些管理人员要穿中国服装。外商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学校,专供他们的子弟受教育。这段材料反映了宋代(  ) A.海外贸易兴盛 B.市民阶层壮大 C.民族交往频繁 D.重视科技文化 4.有西方学者认为:“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针,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够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  ) A.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B.决定西方文明发展 C.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D.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5.[2025·广州模拟]学者陈旭麓指出:“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材料中“十三行的出现”反映了清政府(  ) A.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 B.断绝与西方的所有联系 C.成功地抵御了西方侵略者 D.禁止中国商人出海贸易 6.[2025·葫芦岛二模]东汉史书上记载的“大秦”在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了其“内湖”。据此可知,“大秦”是(  )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罗马帝国 7.[2025·大连金州区一模]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世界古代史研究,一位同学发现古希腊的某个陶壶绘有身着丝绸的妇女形象,另一位同学在文献中找到中国被古希腊人称为“赛里斯”(意为“丝之国”)的记录。两位同学的发现可以证实古希腊时期(  ) A.雕刻艺术高超 B.东西方文明交流 C.理性主义兴起 D.城邦政治的繁荣 8.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而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C.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 D.标志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9.比较下面两幅中国近代开放商埠平面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了沿海地区 B.不断割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 C.从东南沿海深入中国腹地 D.沿海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10.(高阶思维)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上到咸丰皇帝,下到地方官员,对于公使驻京的条款,都是既恐惧又害怕的。咸丰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一条。这说明(  ) A.关税在晚清地位不重要 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外交的主要贡献是(  ) A.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C.使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2.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主动融入世界”阶段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