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4585

2025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日期:2025-09-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91次 大小:2653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新教科,教科,科学,四年级,上册
  • cover
2025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声音”、“呼吸与消化”和“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 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大自然的风声、 雨声、 雷声, 乡间的蛙声、 鸟鸣声, 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学生怎么学习声音呢 他们看不到它, 也摸不到它, 但他们能感受到它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又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为什么有的高、 有的低、 有的弱、 有的强 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 我们能控制声音吗 “ 声音” 这一单元共 8 课时, 是为 4 年级学生设计的, 里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上述问题以及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题的答案。本单元的前半部分, 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 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 第 1 课 “听听声音”, 学生将听到不同的声音, 并且去思考这些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并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 并与同学进行描述。第 2 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当学生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的理解。第 3 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 (包括气体) 产生振动, 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第 4 课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生通过一个鼓膜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受声音的。这种经历会加深学生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第 5 课 “声音的强与弱” 和第 6 课 “声音的高与低”, 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 音高的产生与变化。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 使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 而这种变化用肉眼是可以识别的。学生在仔细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变化的同时, 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讨论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 观察到的振动和相应音高的关系, 学生可以建立起较高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生的这一概念。第 7 课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学生将进一步通过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探究声音的高低变化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第 8 课 “制作我的小乐器”, 学生在探究了乐器发声的秘密后,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 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人体就像一台复杂而神奇的机器, 多个系统分工配合, 共同维持生命活动。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命体, 人体与外界物质有着紧密的 “ 不可思议” 的联系。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吃进肚子里的所有食物, 都要通过消化和吸收, 为人类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以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 但学生对于 “ 为什么呼吸” “ 呼吸是怎样的过程” 的认识还是模糊、 不完善的。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是学生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关于食物, 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较多的体验, 他们对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 即使涉及消化问题, 他们得到的解释也大多是不尽全面的, 有的甚至是片面的。 “呼吸与消化”单元共有 8 节课。第 1 课 “感受我们的呼吸”, 学生通过感受呼吸的过程及用简单装置模拟人体呼吸, 认识参与呼吸的人体器官, 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第 2 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 引领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学生通过不同活动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统计与分析, 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第 3 课 “测量肺活量”, 学生在测量肺活量的活动中, 收集、 处理科学合理的数据, 分析、反思自己的健康指数, 树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