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1. 为应对全球变暖,以下低碳行动中能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的是( ) A.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B. 促进节能产品普及 C. 光伏覆盖公共建筑 D. 提倡共享单车使用 2.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降碳的是( ) A. 绿色出行 B. 开发新能源 C. 植树造林 D. 发展火力发电 [2025南通海门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3~4题。 我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我国是首次使用“零碳甲醇”(CH3OH)作燃料的国家,“零碳甲醇”指的是合成甲醇的CO2与甲醇燃烧产生的CO2的量相等,实现了CO2的净排放量为零。绿色化学要求之一为化学反应过程中实现原子利用率为100%,化合反应符合该要求。合成甲醇常用分子筛膜作为催化剂。 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达峰”中的碳指碳单质 B. “零碳甲醇”在所有有机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利用CO与H2合成甲醇可以实现原子利用率为100% D. 利用CO2和H2O合成“零碳甲醇”时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4. 利用CO2和H2合成甲醇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该反应在有或无分子筛膜时反应相同的时间,甲醇的产率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 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B. 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1∶4 C. 有、无分子筛膜,甲醇的产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 分子筛膜能加快CO2和H2合成甲醇的速率 5. [2025宿迁泗阳三模]我国科学家在光照、Pd基催化剂条件下,以CO2、CH4为原料合成乙酸(CH3COOH),该技术既开发新能源,又缓解“温室效应”,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质量比为1∶1 B. 反应后Pd原子减少 C.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D. 乙酸属于有机物 6. [2025无锡一模]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丁的化学式是H2O B. 该反应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C. 甲醇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4 D. 该设计为“碳中和”提供了新途径 7. [2025宿迁宿城期末]科技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下列流程对于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有重大意义。 (1) “碳达峰”是指CO2排放量达到最高值。下列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 A.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 使用清洁的氢能源 C. 使用脱硫煤 D. 推广电动汽车 (2) 自然界中,大量的碳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化石燃料中,以单质存在的有金刚石、石墨等。在一定条件下,C(石墨)C(金刚石),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反应Ⅱ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CO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___。 (4)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空气污染,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是_____。 A. CO B. PM2.5 C. SO2 D. CO2 8. [2025宿迁泗阳三模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展开了实现“碳中和”一系列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CO2的制备与性质。 A B C D 图1 图2 (1) 仪器B的名称是_____。图1中_____(填字母)组合,与图2的发生装置具有相同的优点。 (2) 用图2装置制备CO2时,其原理与实验室制备CO2相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 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检验CO2时,将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_____(填“b”或“c”)端连接到橡胶管a上。 任务二:CO2的捕捉与封存。 图3 (4) 同学们设计了一款简易吸风机(图3)捕碳。CO2在纱布上被吸碳剂捕获。若吸碳剂是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一段时间后,吸风效果变差,原因是_____。 9. 研究小组开展“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主题学习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