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 1. [2025宿迁泗阳期末]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酿酒过程发生了缓慢氧化 B. “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2. 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蜡烛、小木条、小煤块都是可燃物 B. ①②可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C. ③④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吹灭蜡烛的原理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3. [2025南通海安月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60 ℃。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均为25 ℃,升温至60 ℃后,用注射器同时向试管②③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只有试管②中有燃烧现象 B. 由试管①②中的现象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未必能燃烧 C. 若继续水浴升温,则试管③中一定会燃烧 D. 该实验比较环保 4. 某化学小组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两个案验方案,下列关于方案设计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方案Ⅰ 方案Ⅱ A. 两个方案中热水的作用都一样 B. 方案Ⅱ比方案Ⅰ的设计更环保 C. 方案Ⅱ,通过Y形管中白磷和红磷的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D. 方案Ⅰ,通过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白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5.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比白磷a、b,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通入O2后白磷c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C.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防止空气污染 D. 若将白磷换为红磷,也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所需的两个条件 6. [2025宿迁沭阳期末]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等都需要氧气。化学上研究“氧气”可从多角度进行。 图1 图2 (1) 图1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①对比图1中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白磷的现象,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_____。 ②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 (2) 图2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加热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若硬质玻璃管中空气体积为25 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0 mL刻度处,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注射器活塞位于3 mL刻度处(反应前后气球都是瘪的),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7. [2025宿迁沭阳月考]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以“磷的燃烧”为主题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步骤Ⅰ:组装仪器,_____,装入药品。 步骤Ⅱ:用高能激光笔对准燃烧匙中蜡烛的烛芯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烛芯周围有液体出现,后蜡烛被点燃,过一会儿熄灭。而这一过程中白磷始终不燃烧。 步骤Ⅲ:冷却至室温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高能激光笔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磷燃烧。 实验结论:蜡烛熄灭后,瓶内氧气有剩余。 (2) ①步骤Ⅱ中,烛芯周围的液体是_____。白磷始终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 ②图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 学生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 1. C 2. D 3. C 4. C 5. D 6. (1) ①与氧气接触 ②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2) ①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2Cu+O22CuO ②20% 7.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①液态的石蜡 没有氧气 ②导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