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7346

第3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课时 课件+素材

日期:2025-09-2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37次 大小:186956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课时,课件,素材
    (课件网) 上 第一单元 3.2团团圆圆过中秋 (统编版)二年级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展示,能说出不同节日以及不同习俗。(道德修养) 2、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说出重阳节的习俗及文化含义,在活动中增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道德修养、政治认同)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交流说出有特色的节日活动以及他们的习俗、文化含义,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道德修养、政治认同) 重难点:了解中秋节及其它中国传统节日,体会家庭和睦、欢乐的家庭氛围。 同学们,我们知道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现在是初秋,秋天不仅是丰收的季节,秋天还藏着不少我们熟悉的节日。秋天有我们熟知的中秋节外,还有什么节日呢?下面我们来探寻一下吧。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我们刚刚看过的日历中,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重阳节(10月2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重阳节”又叫敬老节。 02 “九九”与“久久”同音,蕴含长久长寿的寓意,因此重阳节常与敬老活动相关联。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新知导入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呢?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古代更有重阳登高、赏菊的风俗。 新课讲授 新知导入 1、我陪爷爷爬山,登高望远。重阳节中,登高是一项重要的习俗,具有避灾和健身的意义。这一天,人们会一同登高,以求吉祥和避免不祥。古代,人们崇拜山神,认为“九九老阳,阳极必变”,因此选择在九月九日前往山上登高望远,祭拜山神。 05 2、我和我家人一起去看菊花展。菊花的生命力旺盛,花期长达数月之久,因而被赋予了长寿的象征意义。在重阳佳节这一特殊时刻,人们通过欣赏菊花,表达了对长辈健康长寿、福寿绵延的美好祝愿。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3、重阳节,游子思乡。 唐代诗人王维,在异乡异土思乡怀亲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重阳节,插茱萸游子思乡。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4、重阳节和妈妈做重阳糕。加上奶奶喜欢奶奶的蜜枣,希望生活甜蜜、步步高。去送给奶奶说,这是我和妈妈做的重阳糕,您尝尝。 重阳节的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桓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桓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桓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桓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故事会 新课讲授 有一天,仙人把桓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桓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