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课 程 标 准 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氨的主要性 质和制备。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铵盐的主要性质,认识铵盐在农业生产中 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2、关键能力·细培养 3、教学效果·勤检测 4、学科素养·稳提升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一) 氨气的性质 1. 氨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2)探究氨的水溶性 实验 操作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中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 实验 操作 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②烧瓶中氨的纯度越高越好; ③连接装置时要迅速,防止空气进入烧瓶; ④氨在烧瓶内保存时间不要太长 实验现 象 烧杯里的液体经玻璃管喷入烧瓶,形如喷泉,溶液变成 结论 氨 溶于水,氨的水溶液呈 性 红色 易 碱 2. 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①NH3溶于水时,会与水结合生成NH3·H2O,并部分发生电 离形成N 和OH-: 。 ②氨的水溶液俗称 ,显 性,能使酚酞溶液 变 或使红色石蕊试纸变 。 NH3+H2O NH3·H2O N + OH - 氨水 弱碱 红 蓝 (2)与酸的反应 (3)与O2的反应 NH3中氮元素显 价,具有 性,在加热和催化 剂条件下,能被O2氧化生成NO和H2O,化学方程式为 。 铵盐 白烟 NH3+HCl NH4Cl -3 还原 4NH3 +5O2 4NO+6H2O 1. 管道工人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如果管道某处漏气,会 产生白色烟雾,原理是什么?氨遇浓硫酸也会产生白烟吗?(已知 2NH3+3Cl2 N2+6HCl) 提示:若氯气管道漏气,发生反应:2NH3+3Cl2 N2+6HCl、 NH3+HCl NH4Cl,产生的白烟是固体NH4Cl;难挥发性酸,如 H2SO4、H3PO4不能形成蒸气,与氨不会产生白烟。 2. 某同学组装了一套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如何操作才能引发该喷泉实验?是先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还 是先打开止水夹? 提示:先打开止水夹,然后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极易溶 于水,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内, 形成喷泉。 (2)某同学做喷泉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后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 入烧瓶内,并未产生喷泉,试分析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 什么? 提示:装置气密性不好;收集的NH3纯度较低;烧瓶不干 燥等。 3. 根据下列信息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将NH3通过灼热的CuO后,黑色固体变红色,并产生无毒无 污染气体。 提示:2NH3+3CuO 3Cu+N2+3H2O。 (2)NO、NO2分别与NH3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无毒无 污染气体。 提示:8NH3+6NO2 7N2+12H2O、 4NH3+6NO 5N2+6H2O。 1. 氨水、液氨和一水合氨的区别 氨水 液氨 一水合氨 化学式 — NH3 NH3·H2O 分类 混合物,含多种成分 纯净物,氢化物 一元弱碱 成分 NH3 NH3·H2O 联系 氨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中含有NH3和NH3·H2O 2. 喷泉实验 (1)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种方法 方法 装置 成因 减小 内压 方法 装置 成因 增大 外压 (2)常见产生喷泉实验的组合 气体 NH3 HCl SO2、CO2、NO2、 Cl2 NO2和O2 吸收剂 水或盐酸 水或氢氧化钠 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水 提醒 (1)NO2溶于水能形成喷泉,但溶液不能充满烧瓶,NO2和O2的混合 气体体积比4∶1也能形成喷泉,溶液充满烧瓶。 (2)求氨水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时,视溶质为NH3。 (3)氨水密度小于1 g·mL-1,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4)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