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0794

第六章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10-1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3636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第二,必修,2019,人教,化学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实验目的】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过程中的作用,体会化学的价值。 2.认识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实验用品】  器材:烧杯、导线、电流表。 试剂:锌片、铜片、石墨棒、稀硫酸。 【实验过程和结论】 1.电极材料的实验 (1)用导线将电流表分别与两个电极相连接,使两个电极接触。 实验操作 电极材料 电流表指针 解释 锌片、 铜片 锌片、 石墨棒 不偏转 (2)将电极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 锌片上有气泡,石墨棒上无气泡 2.原电池实验 选择不同的电极材料,以及稀硫酸、导线和电流表,组装原电池,如图: 试验其能否产生电流,并作出解释。 编号 电极材料 实验现象 解释 ① 锌片、铜片 锌片上无气泡,铜片上有气泡,电流表指针偏转 ② 锌片、 石墨棒 锌片上无气泡,石墨棒上    ,电流表指针    ③ 铜片、 石墨棒 无明显现象 1.根据以上实验,说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要素,以及组装原电池的操作注意事项。 2.能否用铁片作为电极代替铜锌原电池中的锌片?为什么? 【迁移应用】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苯是非电解质)(  ) A.左瓶的灯泡发光 B.右瓶的铜棒变粗 C.右瓶中铁棒为正极 D.左瓶:Fe-2e-Fe2+ 2.原电池原理的发现和各种电池装置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n为原电池的负极 B.Zn电极质量减小65 g时,产生 1 mol 气体 C.外电路电流从Zn经导线流向Cu D.Cu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3.为了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其装置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原电池原理填写下表: 装置序号 正极 负极反应式 阳离子 移动方向 甲 乙 丙 丁 戊 (2)电极类型除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外,还与      有关。 (3)根据上述电池分析,负极材料是否一定参加电极反应?    (填“是”“否”或“不一定”),请举例说明:                       。 (4)指出下列电池的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酸碱性的变化:甲酸性     ,丙碱性     。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实验过程和结论 1.(1)不偏转 没有电解质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锌片上有气泡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石墨棒与稀硫酸不反应 2.构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有气泡 偏转 构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不能构成原电池 问题与讨论 1.提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作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④有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是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发生,使电子在导线中转移,产生电流。 2.提示:铁片代替锌片后,铁能够与稀硫酸反应,仍然具备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仍然有电流产生。 迁移应用 1.B 苯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用导线将Fe和Cu相连插入苯中,不能形成原电池,故左瓶的灯泡不发光,A、D错误;右瓶中用导线将Fe和Cu相连插入CuSO4溶液中,形成原电池,Fe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Cu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右瓶的铜棒变粗,B正确,C错误。 2.C 锌的活泼性强于铜,Zn为原电池的负极,A正确;电池总反应为Zn+2H+Zn2++H2↑,Zn极减少65 g即1 mol,产生1 mol H2,B正确;Zn为原电池的负极,Cu为原电池的正极,外电路电流从Cu经导线流向Zn,C错误;Cu为原电池正极,Cu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H++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