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古代诗歌四首 学完本课后,七年级开展了“遨游诗词海洋,领略诗词魅力”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东临(jié)石 (2)水何澹澹( ) (3)山岛(sǒng zhì) (4)秋风萧瑟( ) (5)枯(téng)老树昏鸦 (6)断肠人在天(yá)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耸立) B.杨花落尽子规啼(杨树的花) C.客路青山外(旅人前行的路) D.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3.根据语境及提示默写古诗。 (1)同一意象会有不同情趣。同绘“风”,马致远用“小桥流水人家,① ———道出游子凄苦,曹操用“② ,洪波涌起”抒发英雄豪情;同观“海”,孟德展现“③ ,若出其里”的开阔胸襟,王湾道出“④ ,⑤ ———的自然理趣。 (2)思乡怀人是古诗中常见的主题。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① ,② ———蕴含着剪不断的乡情;王湾漂泊异乡,用“③ ,④ ———寄托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用“⑤ ,⑥ ———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 (一)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5.同学们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大家,并说说理由。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二)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下列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用“生”“入”二字将“日”与“春”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D.尾联呼应首联,写诗人希望从大雁那里得到友人的消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明月”在诗中扮演什么角色 9.(教材变式题,见课后习题三)诗人为什么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写起 (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小明同学在学了这首元曲后 ,认为“古道西风瘦马”不如改为“古道西风骏马”,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请阐述理由。 11.班级准备组织“古代诗歌中的悲秋情———主题探究活动,你觉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曹操的《观沧海》两首作品中,哪一首能入选此次主题探究活动 请结合作品阐述理由。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 请简析。 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 请简要分析。 (2024遂宁中考) (一)田舍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3.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