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7179

主题四 专题6课题1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 全一册《化学》沪科版(五·四学制)

日期:2025-11-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808771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主题,科版,化学,一册,八年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专题6 化学变化及其表示 课题1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 化学 八年级 全一册 课 题 1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课 题 2 化学反应的表示及基本类型 跨学科实践活动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 行动方案 专题6 化学变化及其表示 碳中和技术包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低碳、零碳技术等,这些技术中蕴藏了怎样的化学观念? 宇宙间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家和科学家探讨的重大问题。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物质的质量以及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会发生变化吗?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课题1 学习聚焦 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归纳质量守恒定律。 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初步尝试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能从元素、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形成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联系的认识思路。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 随着化学反应的发生,反应物被消耗,反应物的质量减少;同时,产生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质量增加。那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让我们从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开始研究吧!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其中氢氧化铜是一种蓝色难溶于水的物质。 探究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实验探究 CuSO4 NaOH Cu(OH)2 Na2SO4 硫酸铜 + 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请你完善实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1)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 mL 2%硫酸铜溶液和5 mL 10%氢氧化钠溶液,一起放置在电子天平上进行称量(图6.1),记录称得的数据。 图6.1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质量的称量 (2)_____ _____。 现象记录:_____。 可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如: 证据推理 你的实验数据中分别包含哪些物质的质量?反应前后测得的总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 时间/s 0 2 4 6 8 10 15 20 质量/g 实验结论:_____。 实验表明,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的质量总和。 稀盐酸与大理石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如图6.2所示实验装置测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观察与思考 图6.2 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前后质量变化 反应中 反应后 反应前 (1)通过实验数据,你是否可以推测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不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说出你的理由。 (2)若要探究该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你会如何改进或设计实验装置? 稀盐酸与大理石的反应是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选择密闭装置来探究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自18世纪以来,许多化学家用天平精确研究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关系后,才一致认为质量守恒是精确的科学定律。 科学家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变化的研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究过程。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 Boyle)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中煅烧,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发现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1756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M. Lomonosov)通过在密闭容器中煅烧金属的实验,多次提出:某一物质减少了多少,另一物质就会被补充上多少。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索历程 拓展阅读 1774年,拉瓦锡将“精确的定量概念”引入实验。他把金属铜放在曲颈甑中,封闭瓶口,称量密封金属后的曲颈甑;加热,冷却后称量密封的曲颈甑,发现总质量没有变化。经过多次实验,反复验证,最终他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1912年,随着工具和技术发展,英国化学家曼莱(Manley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