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8866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日期:2025-10-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645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2026,统编,历史,上册,七年级,学年
  • cover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新教材依据新课标对部分内容作了重新编排,使教材更符合新课标要求;如第12课新增了兴修水利和耧车,以及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在北击匈奴一目新增设置河西四郡等; 2.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课文标题后引语部分增加相应内容的图片信息,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图、新图片、考古新发现的遗物,历史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如第12课引语旁配有《史记.平准书》书影、汉武帝画像、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董仲舒画像、卫青墓、西汉形势图等,使距今久远的历史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研读史料,结合相关史实,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识读《西汉形势图》,感受汉武帝开疆拓土取得的成就;(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加强经济管控、北击匈奴 教学难点 削弱地方势力、尊崇儒术 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法、识读地图法、研读史料法、表格归纳法、思维导图法 教学资源 ppt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请同学们根据时间提示回顾西汉初年的统治状况。 设问: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有哪些巩固和发展? 二、整体感知,构建知识框架 任务:什么是“大一统”?阅读课文小标题,汉武帝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大一统? 大一统: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削弱地方势力 1.背景 任务一:阅读史料,说说汉武帝初年在政治上面临怎样困境? 材料一:西汉建立后,汉高祖继续实行郡县制,为巩固统治,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这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势力强大。汉景帝接受晁错建议,下令削夺王国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公元前154年,吴王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举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朝廷出兵平叛,经过数月的战争,叛乱被平定。景帝借机收回诸侯王的部分权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024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二:(豪强地主) “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政治困境:①汉武帝即位初期,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强大。 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这两股势力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2.措施 任务二:阅读教材、观看视频,汉武帝是如何巧妙破解政治上的困境的? 观看视频:何为推恩令 措施:①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 “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效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教师点拨:巧妙之处:不费一兵一卒,削弱诸侯王势力 3.措施与作用 任务三:阅读教材,归纳汉武帝在政治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措施:②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效果: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③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效果:这些豪强离开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④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经济管控 1.经济发展的表现 任务一: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简述汉武帝时经济发展的表现。 汉朝耧车 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农业: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重视兴修水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