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学教材第17、18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理解其含义。 2.会用“>”“<”和“=”来表示1~5各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正确比较1~5各数的大小。 难点 认识符号“>”“<”和“=”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3只小猴正在野餐,你们瞧,它们为自己准备了哪些水果 (出示教材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个别汇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帮3只小猴解决分水果的问题。 二、新知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问:每种水果有几个 怎样摆能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动手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教师强调要一一对应地摆。 2.教学“3=3”。 教师:小猴最喜欢吃桃子了。比一比,每只猴子都能分到1个桃子吗 学生观察并汇报。 教师:通过一一对应地比,我们发现猴子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在数学中,同样多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板书:3=3,教师教读“3等于3”。 3.教学“3>2”。 教师:猴子也喜欢吃香蕉,比一比猴子和香蕉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汇报:猴子的数量比香蕉多。 教师归纳:3比2大,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板书:3>2,教师教读“3大于2”。 4.教学“3<4”。 教师:小猴子还准备了梨,让我们也来比一比猴子和梨的数量。 学生观察并汇报:猴子的数量比梨少。 教师归纳:3比4小,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板书:3<4,教师教读“3小于4”。 5.区分“>”“<”和“=”。 教师:“>”和“<”很相似,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区分它们吗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和“<”的开口都是朝着大的数。大于号,开口向左;小于号,开口向右。 6.玩游戏。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的符号卡片。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17页“做一做”的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大小关系。 2.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的第2~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 【板书设计】 比大小 # 【教学反思】 在教学“比大小”这节课的内容时,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用“小猴分水果”的情境调动学 生学习的兴趣,将猴子分水果的故事与比大小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 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明了。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本节课 主要是要让学生区分“>”“<”和“=”三个符号。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要认识三个符号,尤其是区分“>”和“<”,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并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忆这三个符号,如:大于号,开口向左;小于号,开口向右。再以游戏“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这些符号的印象,并学会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