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跨学科实践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了解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的结构及其受力特点,知道桥梁设计中运用的力学原理及用到的相关学科知识。利用所学知识探索桥梁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分析桥梁建造中的能源、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 【科学思维】设计并制作桥梁简易模型;能通过测试的结果推理分析桥梁的承重问题,并得出结论,提升科学推理能力。能基于力的平衡及几何结构的知识,结合现代桥梁的材料及结构设计,说明制作纸桥模型过程的合理性。能根据设计制作过程,分析存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科学探究】在设计与制作可承载重物的纸桥的实践活动中,能初步设计简单的实践方案。知道桥梁模型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到的新技术,能对设计的模型进行负载测试,能对测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并解释实践结果。能与他人共同实施设计方案,合作交流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撰写简单的活动报告。 【科学态度与责任】经历纸桥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培养认真严谨、勇于创新及团队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中国桥梁的发展史,知道物理学在桥梁建筑技术方面的应用案例,体会物理学对桥梁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设计并制作一个能承载重物的桥梁模型。 (二)教学难点:能根据本节所学知识提高桥梁模型的承重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讲解《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桥梁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头,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且以鹊桥来加深学生头脑中关于桥的印象,渗透可以用建造桥的材料来给桥命名的思想。 (二)新课教学: 1.桥梁的结构。 桥梁能缩短距离,方便人们出行。不同的地域往往需要不同形状和结构的桥梁。 展示关于桥的优秀案例: (1)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原名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是我国首座三跨吊悬索桥,被誉为“中国的金门大桥”。 (2)河南小商桥,建于隋朝开皇年间,比河北赵州桥还早,该桥为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桥。 (3)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落成于1991年11月19日。主桥为一跨江斜拉桥,两岸各设一座150m高的H形钢筋混凝土主塔,桥塔两侧各以成对的钢索连接主梁索面,呈扇形分布,桥下可通行50000t级巨轮。 (4)重庆长江大桥,于1980年投入使用,是当时国内跨度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桥。 总结常见的桥梁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桥梁案例丰富学生认识。 教师:无论什么样的桥梁,都是由桥面和承重结构组成,不同的桥梁的承重结构也具有不同的设计和样式。如果不设置承重结构,像远古时代一样架根木头过河会怎样呢? 可见,桥梁总体设计原则都是一样的———防止桥面弯曲! 2.力学分析: (1)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分析弯曲桥面的受力情况。 用一块表面画有等大方格的海绵块模拟桥面,用手按压海绵块来模拟负载(车辆、行人等对桥面的压力)。 学生分组动手模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海绵块在负载作用下发生了弯曲形变,上层方格被挤压变窄,下层方格被拉伸变宽。 分析可知,桥面上表面受到压力,下表面受到拉力。当负载增加时,桥面的弯曲形变程度会随之增加。如果弯曲形变超出桥面允许的形变范围,桥面就可能发生坍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模型建构能力。 教师:如果你是一名桥梁工程师,如何避免桥面发生大的弯曲形变,提高桥梁承重能力,避免桥面坍塌呢?能不能用前面学到的力学知识解决一下呢? 引导:桥面发生形变也就代表着受力不平衡,要想不发生形变(或形变很小),我们可以怎样做? 教师: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一下,梁桥是结构最简单的桥,为减轻桥面弯曲形变,可在桥面下加一个桥墩,即为桥面提供一个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