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3799

10.3 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72745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2024,人教,化学,学年,2025-2026
    第2课时 复分解反应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复分解反应 概念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叫作复分解反应 表达式 AB+CD→AD+CB 特点 双交换,价不变(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发生条件 反应物:除酸参加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都要溶解 生成物:有 沉淀 、 气体 或水生成   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注意两点:一是对反应物的要求,若没有酸参加,两种反应物必须能溶于水;二是对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知识点2 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发生条件 化学方程式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盐要溶于水;金属的活动性强于盐溶液中金属的活动性 铁和硫酸铜反应: Fe+CuSO4===Cu+FeSO4  盐+酸→新盐+新酸 酸必须是可溶的;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物都能溶于水;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  Ba(OH)2+Na2CO3===BaCO3↓+2NaOH  盐+盐→新盐1+新盐2 反应物都能溶于水;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  AgNO3+NaCl===AgCl↓+NaNO3  重难突破 重难点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典例】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K+、Cl-、NO B.K+、Ca2+、CO、Cl- C.Cu2+、Na+、NO、SO D.Mg2+、Ba2+、OH-、SO 解析:A.四种离子在水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形成的溶液为无色;B.Ca2+、CO两种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含有Cu2+溶液呈蓝色;D.Mg2+、OH-两种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Ba2+和SO两种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A (1)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确定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时,要注意题干中隐含的条件,如“无色溶液”“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等。 (2)溶液中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组 Cl-―→Ag+(AgCl↓) SO―→Ba2+(BaSO4↓) OH- CO 【对点训练】 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B ) A.pH=3的溶液中:NH、Cu2+、SO、CO B.pH=11的溶液中:Na+、K+、NO、CO C.无色溶液中:Fe3+、Al3+、Cl-、NO D.含有大量SO的溶液中:Ba2+、H+、Cl-、HCO 2.甲、乙、丙、丁分别是初中化学最常见的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其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丙、丁依次是氢氧化钠、稀硫酸、碳酸钠、二氧化碳 B.甲、乙、丙、丁依次是碳酸钙、稀盐酸、氢氧化钠、水 C.甲、乙、丙、丁依次是氯化钡、稀硫酸、氢氧化钠、二氧化碳 D.甲、乙、丙、丁依次是稀盐酸、碳酸钾、氢氧化钙、水 3.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如果在a处取得水样经检测含有的阴离子是OH-、SO。在c处取得水样经检测pH=7,且只含有少量NaCl,则b处水中含有的物质可能是( C ) A.MgSO4、NaCl B.HCl、Ba(NO3)2 C.BaCl2、HCl D.H2SO4、MgCl2 A.MgSO4中的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但没有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B.HCl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Ba(NO3)2中的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但同时会生成可溶性的硝酸盐;C.氯化钡中的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HCl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能使最终取得的水样pH=7,且只含有少量NaCl;D.硫酸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MgCl2中的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将硫酸根离子除去。 知识点1 复分解反应 1.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必考虑的是( D ) A.是否有沉淀生成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