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2785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769887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名臣,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族俘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英宗皇帝复位后不久被诬陷而死。 作者简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对比 (石灰的顽强) 体悟 诗情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 千、万,虚词。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 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若等闲: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我会写 chuí 锤 záo 凿 fén 焚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明诗意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学习《石灰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吟 拓展 资料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huí záo fén 石灰吟 【明】于谦 初读古诗 拓展 资料 。 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家徒四壁,别无余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的。打开来看,里面只有明帝赐给的蟒袍和宝剑。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体悟 诗情 。 《明史》称赞他“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清乾隆皇帝赐匾额“丹心抗节”。 走进石灰 石灰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听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 体悟 诗情 。 读完于谦的一生,再读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咏石灰,实际上在咏什么? 《石灰吟》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持身清白的高尚品质。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 全,全然。 清白: 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展开想象: 你看了怎样煅烧石灰石的画面?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不怕磨难、不畏艰险 石灰石是经过( )才被运出山的。开采出来的石灰又被运到石灰窑里经受( )。可是石灰石却是( )的态度。 悟诗情 这是 的石灰, 这是 的石灰!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体悟 诗情 《石灰吟》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 于谦颂 他无论面对怎样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如,处之淡然。 他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坚贞不屈。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生清清白白。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