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研究物质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B.中国科学家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 C.拉瓦锡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此元素( )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转移 D.定容 4.检验某未知溶液中的离子,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用铂丝蘸取少量该溶液,放在煤气灯火焰上灼烧 焰色为黄色 原溶液中存在Na+ B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存在Cl- C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溶液中存在C D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存在S 5.某水溶液中可能存在K+、N、Cl-、S、C等离子,以下对相关离子进行检验的操作及其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该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K+ B.取少许该溶液,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 C.取少许该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中一定有Cl- D.取少许该溶液,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 6.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分子式为C6H12O6)的含量常以“mmol·L-1”(1 mmol·L-1=1×10-3 mol·L-1)和“mg·dL-1”(1 L=10 dL)为参考指标。人的血糖浓度的正常参考值是3.9~6.1 m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的摩尔质量为180 B.无偿献血后,人体血糖浓度会下降 C.若某人1 mL血液中含葡萄糖0.54 mg,相当于血糖浓度为3.0 mol·L-1 D.若某人血糖检查结果为90 mg·dL-1,说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7.下列所选仪器或操作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分离蛋白质溶液和蔗糖溶液 B.给液体加热 C.探究CO2能否溶于水或与NaOH溶液反应 D.稀释浓硫酸 8.取等量的四份碘水于试管中,编号为Ⅰ、Ⅱ、Ⅲ、Ⅳ,分别加入煤油、CCl4、淀粉溶液、酒精,振荡后静置,现象正确的是( ) A.Ⅰ中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B.Ⅱ中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C.Ⅲ中液体分层,下层呈棕黄色 D.Ⅳ中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9.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N粒子的物质的量为b mol(溶质按NH3计算)。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 C.向上述溶液中加水至体积为2V mL,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原来的 D.向上述溶液中加水至体积为2V mL,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 10.实验室分离Fe3+和Al3+的流程如下: 已知:Fe3+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FeCl4]-,该配离子在乙醚(Et2O,沸点34.6 ℃)中生成缔合物Et2O·H+·[FeCl4]-;乙醚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 B.分液时,应先将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