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6313

第13课_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日期:2025-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1次 大小:269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必修,选择性,2019,历史,13课
  • cover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要点目标】 学习要点 水平1-2学习目标 水平3-4学习目标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能够叙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的历程,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能够组织材料,运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唯物史观原理,论述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文本梳理】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学习聚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一)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二)背景 1.历史: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逐渐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2.现实: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压迫和歧视。 3.经验:中共历来重视民族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基本政策。 4.政治认同: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亲密关系,形成了政治认同。 (三)建立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 中共中央提出:“对蒙古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1947年 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省一级自治区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年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②第一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纲上160) (四)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还成立一批自治州、自治县(旗)。 ※比较辨析※ 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1.联系: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自治权。 2.区别 项目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设立区域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港澳台地区 指导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自治程度 一定自治权 高度自治权 解决问题 解决民族问题 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学习聚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建立和健全与此相配套的法规体系。 (一)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康发展。 (二)发展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进行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工作 1990年 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1997年 中共十五大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三)作用 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思想: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经济: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调动各族人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民族: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