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7154

第五单元 第9课时《解方程(3)》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3239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五,单元,9课时,解方程(3),教学设计,人教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时 解方程(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9例4、例5,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第1、2题和P70~71“练习十五”第6、8、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学会解形如ax±b=c和a(x±b)=c类型的方程。 2.进一步熟悉解方程的策略和书写格式,提升解方程的能力。 3.在解方程过程中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代数思想和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 明确把方程中的哪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课件、3盒铅笔、4支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学生自主练习,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强调解方程过程中书写格式的规范。 师: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3)] 二、互动新授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9例4情境图。 ( 【 教学提示 】 提醒学生尽量不要用算术的思维,而主要是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去列方程。 )师:观察情境图,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预设1:3盒同样的铅笔,每盒有x支。 预设2:3盒同样的铅笔,加上外面的4支铅笔,一共是40支。 师:大家能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试着写一写。 【学情预设】预设1:3x+4=40。 预设2:40-4=3x。 预设3:40-3x=4。 预设4:x+x+x+4=40。 师:你们认为哪一个方程最符合图意?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再进行汇报。 ( 【 教学提示 】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把 3 x 看作一个整体。 )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和评论,最后明确:第一个和第四个方程是最符合图意的,也最容易理解,但第一个方程写法更简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并且在教师引导下对有争议的问题或者有多个答案的问题进行优化,最后形成共识:写方程要顺着题意写。与以前的算术方法思维不一样,从而让学生逐渐形成方程意识。 师:那你们会解答这个方程吗? 小组讨论,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把有代表性的解答展示出来,并让小组代表说一说是如何解答的。 【学情预设】3x+4=40 解:3x+4-4=40-4 师:老师有个疑问,你们为什么要先两边同时“-4”呢? 【学情预设】预设1:先把单出来的4消去,方程会变得简单些。 预设2:这里消去3或者消去x都不方便,它们是一个整体,所以先两边“-4”。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明确:这道方程有两步计算,先算出3盒的总支数,再加上4支,一共是40支。这里可以把3盒的总支数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把3x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这时候的方程就可以看作是一步计算的方程,一个简易的加法方程,这样解起来就容易些。 教师可以用铅笔盒和铅笔的实物展示解答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设计意图】用实物操作展示方程的解答过程,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看到解方程的步骤和过程,从而加深印象。 课件展示完整的解方程过程和书写格式。 看完课件的展示后关闭屏幕,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方程3x+4=40,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个方程的解答过程。 让学生口头检验方程的解x=12是否正确。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9例5。 师:谁来说说方程左边的计算顺序? 【学情预设】先算(x-16),再用得到的差乘2,积是8。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现在请你们尝试解这个方程。 学生尝试独立解方程,教师巡视并适当指导,展示有代表性的解答并进行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预设1:模仿教科书P69例4的方法: 2(x-16)=8 解:2(x-16)÷2=8÷2 x-16=4 x-16+16=4+16 x=2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重点说说是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预设2:利用运算律来解: 2(x-16)=8 解:2x-32=8 2x-32+32=8+32 2x=40 2x÷2=40÷2 x=20 师追问:你这里运用的是哪个运算律? 【学情预设】乘法分配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