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声与听觉课后巩固练习 (第一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班级_____ 姓名 _____ 学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源说法错误的是() A. 喇叭是声源 B.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C.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D. 正在振动的音叉是声源 2.2025迎新联欢会上,学校笛子合奏队的一曲笛子合奏《春江花月夜》让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小明不禁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委婉动听的笛声是怎样发出的呢() A. 笛子本身振动发声 B. 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C. 演员的嘴唇振动发声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关于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时,描述正确的是() A. 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 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小 C. 钟罩外的人还能听到电铃的声音 D. 只根据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4.超声波指纹识别属于第三代指纹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声呐探测海底深度类似。手指局部表面是凸凹不平的,某手机使用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时,手机发出的超声波遇到手指上L、M、N、O、P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6 ms、0.30 ms、0.36 ms、0.26 ms、0.36 ms。根据时间,求出不同位置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图中的 ( ) A. B. C. D. 5.如图所示实验中,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6.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 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 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 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到耳中 D.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7.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如图是一种骨传导耳机,佩戴时将它紧贴颚骨,通过骨头将声音直接传至内耳就可听到耳机里的音乐,同时也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听到这两种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A. 气体、气体 B. 液体、气体 C. 固体、气体 D. 固体、固体 8.学以致用是学习科学的目的,如“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就有许多实际应用,下列发明成果应用了这一知识的是() A. 显微镜 B. 望远镜 C. 真空玻璃 D. 体温计 9.声音在干燥空气中的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是声速与空气温度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A. 声音的传播必须有空气 B. 声音在下雨天比晴天更容易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D. 当空气温度为3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50 m/s 10.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而人耳能分清先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 s,据此,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 大于34 m B. 小于34 m C. 大于17 m D. 小于17 m 11.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想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A. 真空带 B. 塑料板 C. 木块 D. 钢板 12.暖水瓶的瓶胆夹层是真空的,利用它来研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所示,将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塞上瓶塞,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分析、判断。下列对比合理的是() A. 塞上木质瓶塞和塑料瓶塞进行比较 B. 把暖水瓶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瓶胆漏气的暖水瓶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 14.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鸟声、风声分别是_____体、_____体的振动发声的。声音在15℃空气中每秒传播_____m,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约增加_____m,说明声音传播速度跟_____有关。在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