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81466

1.3 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课后巩固练习(第1课时,含答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7910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声音,特性,应用,课后,巩固,练习
    1.3声音的特性和应用课后巩固练习(1)(第一课时声音的特性)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学号_____ 一、选择题 1.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 A. 响度很大 B. 传播速度大 C. 频率很高 D. 振动时间长 2.关于声音的响度分级,以下错误的是() A. 计量声音的强弱用分贝作为单位 B. 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声音不能超过70dB C.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D. 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应戴上听力防护设备 3.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的振动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的振动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快 D.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4.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A. 音调相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相同 D. 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5.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25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的听觉频率范围(图中的灰色横条)很可能是() A. B. C. D.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7.如图,这是在河南舞阳出土的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管乐器。关于吹奏骨笛时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骨笛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观众听到的骨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骨笛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用力吹奏骨笛是为了增大声音的音色 8.某声音测试仪器的产品参数如表: 产品型号 G168升级版 备注 测量范围 20~135 dB 声音强弱等级的显示 测量精度 ±1.5 dB 频率响应 27.5~8.5 kHz 产品能工作的频率 该仪器相等距离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声音强弱等级的示数如图,两者相较,则 ( ) A. 乙的音调一定较高 B. 甲的声音响度更大 C. 声源发甲声音时振动振幅小 D. 声源发乙声音时每秒振动次数较多 9.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的声音是 ( ) A. 频率较低的 B. 音调较高的 C. 音色较美的 D. 响度较小的 10.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可变音的哨子。如图所示,该哨子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就能发出悦耳的哨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哨音由竹筒振动产生 B. 来回拉动活塞可改变哨音的音色 C. 活塞向上运动,用相同的力吹气,发出的哨音的音调更高 D. 越用力吹气,发出的哨音的响度越大,哨音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 二、填空题 11.某种苍蝇在飞行时,5s内翅膀振动2000次,频率是_____,人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苍蝇飞行时发出的声。 12.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_____,频率越小,音调_____(前两空均填“越高”或“越低”)。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作_____波,把低于20Hz的声波叫作_____波。 1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钢尺_____,产生了声音。若想听到的声音音调低沉一点,应该向_____(填“左”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