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81933

第四课 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0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020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哲学,必修,编版,思想政治,统编
    课时跟踪检测(四) 探索认识的奥秘 一、基础练 1.从漫画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①感性认识应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②要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③追求真理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真实、更可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历史上,张之洞、孙中山、宋子文等人先后提出过在海南修建铁路的设想,受当时条件限制,都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下,海南终于建成了环岛铁路。海南环岛铁路梦的实现说明(  )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动力,要发挥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真理不断在实践中被推翻,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有条件使用科学仪器观测地震,记录地震资料并加以分析,进而对地震的认识逐渐具备了越来越高的理性与逻辑成分,但是仍然无法做到提前预警。可见(  ) ①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实践的多样性 ④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决定认识的反复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年10月25日起,慈善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修正草案将个人求助行为和提供个人求助的平台纳入慈善法规范,授权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这是对现实情形的尊重,也是对基于恻隐之心救急难、帮助特定受益人的慈善行为的立法认可,填补了立法空白。慈善法的修正表明(  ) ①认识发展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 ②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年12月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勘探装备“海经”系统,首次完成3 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精准描绘出深水深层以及复杂地质结构的“3D立体图”,大幅提升我国在超深水领域油气勘探能力。材料说明(  ) ①海洋勘探活动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深海资源的开发取决于人们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勘探装备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 ④研发“海经”系统是为了获得对超深水领域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法逾越的 C.认识因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而具有反复性 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二、提升练 1.2023年10月1日上午9时15分,我国18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开展极高海拔自动气象站架设、峰顶冰雪测厚、冰芯钻取及雪冰样品采集等多项科考任务。这是我国科考队首次登顶珠峰以外的海拔8 000米以上高峰。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此举可以获得高峰科考新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此举可以提供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此举可以获得更多正确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此举获得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指导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 ①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与谬误并无明显的界限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